常营镇:
常营镇-简介 常营镇太康县常营镇地处太康县西部,辖36个行政村,6.3万人,10.3万亩耕地。常营镇紧紧把握市场行情,积极探索,科学决策,适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杂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2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20元,与2001年相比增长5%;全镇财政收入600多万元,与2001年相比增长5.6%;发展优质杂果面积3.1万亩,其中陆地桃面积1.3万亩,大棚油桃4000亩,大棚草莓、优质葡萄、凯特杏等1.4万亩。被农业部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常营油桃之乡”,“华寿”牌油桃被省技术监督局确定为“绿色无公害环保食品”,被省建设厅名命为“中州名镇”,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17个“重点建设镇”之一。常营镇-资源优势 常营镇常营镇是周口市历史名镇之一,因明初名将常遇春大将曾驻扎此地而得名。历史古迹有夏朝开国王启的五位王子筑台作“五子之歌”讽劝夏王太康的“五子台”遗址,“歌台流响”是旧太康十大景点之一,还有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墓等。
常营镇地处黄淮平原,地势平坦,平均海拔56.5m,土壤肥沃,年平均气温14.3摄氏度,年平均日照2315.3h,无霜期215d,年积温5274.7摄氏度,年降雨715mm,林木覆盖率24%。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全镇拥有机电双配套机井2498眼,平均40亩地一眼井,有效排浇面积9.6万亩,旱涝保收田6万亩。各种大中型农具1.7万部,每个劳动力拥有动力3.8马力,用电量270度,每年小麦播种面积8万余亩,粮食总产5万吨,其中优质小麦3万吨,棉花播种面积6万亩,皮棉总产0.4万吨,肉类总产0.6万吨,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6.0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05元,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常营镇-行政区划 常营镇2006年,辖36个村委会:常西村、常南村、常北村、何常村、苏老家村、前河村、会城寺村、葛家村、黄集村、八里庙村、黄岗村、赵寨村、马集村、内岗村、靳庄村、后姚村、前赵村、后刘村、魏家村、大昌村、老官王村、牛城岗村、刘庄村、瓦子村、寇家村、陈大庄村、张小庄村、洼李村、丁村口村、和寨村、高寨村、五子李村、五子王村、邓家村、万寨村、新庄村。常营镇-镇名来历 朱元璋于1364年元旦,在今南京称吴王,建置百官,常遇春为平章政事(丞相副职)。朱元璋称王后,兼并诸军,不断扩充实力,扩充地区。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五月,朱元璋调兵遣将,派徐达、常遇春将师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