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红军总政治部旧址:
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简介 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在遵义老城杨柳街的天主教堂里。这座教堂由经堂和学堂两部分组成。经堂在北端, 是一座“罗马式”建筑。学堂在南端, 是一组庭院式平房建筑, 木结构。历史沿革 这座教堂始建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由于从未修缮过, 木柱腐朽,四壁倾斜。1978年, 国家文物局拨专款进行了彻底维修,在严格保持原貌的情况下, 改砖木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984年,又拨专款维修了天主堂学堂,作遵义会议陈列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遵义会议会址的组成部分。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经堂内召开红军部大会,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在大会上传达了遵义会议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指战员。历史故事红军进驻遵义 这个天主教堂在清同治五年(公元1867年)由法国传教士沙布尔兴建。主要建筑有经堂和学堂两部分,占地面积13555平方米,四周修有围墙。峻宇雕墙,颇为富丽。红军进驻遵义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简称红军总政治部)所辖的组织、宣传、破坏、青年、政务等部和秘书处机关都设在天主教堂内。为了发动群众,红军刚入城,总政治部即在经堂内召开过群众大会。参加开会的有泥水匠、木匠、石匠、裁缝、篾匠、打草鞋的、卖小菜的、商店老板、行业的师傅、学生、教员等一二百人。在红军总政治部领导下,通过群众代表的认真讨论,决定很快成立“遵义县革命委员会”、“回山乡革命委员会”、“赤色工会”、“政治部保卫游击队”等各种革命政权组织、群众组织与革命武装,迅速把遵义的各种革命活动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会上还向群众散发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共中央告民众书》、《出路在那里》等革命文件与宣传品。同时遵义的“干人”(即穷人)还在这里分过官僚、地主的浮财。红军二渡赤水再克遵义 红军二渡赤水,再克遵义时,总政治部还在经堂内召开过营、科以上的干部大会。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分别在会上讲过话,向广大干部剖析我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讲解红军正确的作战原则。毛泽东在讲话中曾经生动地说过,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由于犯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处处被动挨打,决无自主活跃之概,那时红军的处境是“叫花子打狗,边打边走,随时被狗咬着。”
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遵义,红一军团司令部还在此召开过大会,总结遵义会议后一月来的作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