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外线指数:易发,昼夜温差大,易感冒。
- 感冒指数:寒冷,建议着厚羽绒服等隆冬服装。
- 穿衣指数:较不宜,风力较大,洗车后会蒙上灰尘。
- 更多生活指数>>
黑龙江齐齐哈尔克东建业农场未来一周天气预报(仅供参考)
- 日期天气现象气温风向风力
- 5月3日 星期六白天晴高温 -15°C北风3-4级转<3级夜间晴低温 -22°C北风3-4级转<3级
- 5月4日 星期日白天晴转阴高温 -14°C北风<3级夜间晴转阴低温 -29°C东南风<3级
- 5月5日 星期一白天阴转多云高温 -18°C南风<3级夜间阴转多云低温 -29°C南风<3级
- 5月6日 星期二白天多云高温 -17°C南风<3级夜间多云低温 -27°C南风<3级
- 5月7日 星期三白天多云高温 -16°C西北风<3级夜间多云低温 -29°C北风<3级
- 5月8日 星期四白天晴转多云高温 -17°C西风<3级夜间晴转多云低温 -28°C西风<3级
- 5月9日 星期五白天多云高温 -17°C南风<3级夜间多云低温 -25°C南风<3级
黑龙江齐齐哈尔克东建业农场今天生活指数
紫外线指数易发,昼夜温差大,易感冒。
感冒指数寒冷,建议着厚羽绒服等隆冬服装。
穿衣指数较不宜,风力较大,洗车后会蒙上灰尘。
洗车指数弱,辐射较弱,涂擦SPF12-15、PA+护肤品。
运动指数极易发,天气寒冷,昼夜温差极大。
空气污染扩散指数寒冷,建议着厚羽绒服等隆冬服装。
建业农场:
建业农场 收容安置惯流人员的农场,隶属黑龙江省民政厅管理。位于克东县境西北部,场部距克东县城22公里。
建业农场,原名“新生农场”。1956年春,为了收容教育和改造安置城市中的无业游民,省民政厅在克东县西北部建立游民改造农场,命名为“黑龙江省克东县新生农场”,由克东县人民委员会领导。到1956年7月末,克东县新生农场收容游民395人,开垦了一部分荒地,并盖起了一部分房屋。同年底又将撤销的绥棱新生农场的39名在场游民转入克东县新生农场。1957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决定》精神,将克东县新生农场改为“劳动教养农场”。1958年9月,经过清理整顿,仍恢复教育改造和安置游民性质的农场。1960年1月,收归省民政厅领导,改名为“黑龙江省克东新生农场”,到年底有场员600人。1962年10月,将克东新生游民改造农场改为收容惯流人员农场。1963年5月,改名为“黑龙江省建业农场”。农场对收容入场人员实行“政治教育和劳动生产相结合,改造与安置相结合”的方针,改掉不良习惯,给予安置处理。1964年春,增建水田分场,到1965年全场耕地面积达到3.9万亩。“文化大革命”开始后,1967年将建业农场移交给克东县革委会领导。1972年3月,收归省民政厅领导,恢复正常的收容教育和安置工作。从1972年至1979年,共收容惯流人员3385人。惯流人员进场后称“场员”。场员在农场参加劳动、学习,接受教育改造,视表现好坏,分别情况安置就业,或留场安置,或分散到农村公社安置参加生产,或遣送回原籍安置和还乡参加生产劳动。由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外省人口流入问题基本解决,从1983年起,全省收容安置工作转向收容处理惯流和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农场收容对象大量减少,逐渐由收容一二百人到几十人。到1985年末,建业农场累计收容惯流人员8473人,经过生产劳动和教育改造,分散到农村落户安置634人,留场安置313人,调出安置672人,还乡和遣送回原籍3622人。全场下设5个分场,坚持以农业为主,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相继建立了制砖厂、采煤井、养鹿场、粮油加工厂和汽车运输队。1992年,实现利润116万元,粮食单产突破亩产150公斤,职工人均收入达到1750元。1992年末,全场总人口2970人。#bk-album-collection-box-1874610{width:687px; height:228px; border:1px solid #C6E1F5; border-top:2px solid #268BD7; margin-bottom:30px; overflow:hidden;}
建业农场天气新闻
建业农场周边地区天气预报
建业农场景点天气预报
精选问答
春节祝福语
建业农场生活信息
- 建业农场邮编查询
- 建业农场企业黄页
- 建业农场邮编查询
- 建业农场火车时刻表
- 建业农场汽车时刻表
- 建业农场公交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