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溪镇:
历史文化 张溪,古称晋阳(梁时曾轩晋阳县),早先这里是片湖滩,清张溪镇代有位姓张的看在眼里了这块“风水宝地”,便安营扎寨,开店做生意,故名张家滩。张溪古时为池州、饶州、九江三府交通要道,宋代建有驿丫,清代东流、至德境内设官道4条,其中东池(东流经长安、兰桥、唐田、至贵池)、景池(景德镇至池州)2条都从张溪经过。境内张溪河横贯东西,注入升金湖,通长江,张家滩过去设有停靠码头,是水陆交通的交汇处。山区的山货、皮花,下江的丝绸、水货,经此运往各地。民国时期,设有江西、青阳、“六一”(安庆六县一市)会馆、微洲会馆和地方会馆,负责联系接洽各地商贸业务,因此历史上张溪集市繁华,人烟稠密,且居住集中,大村庄较多,著名的有塔里冯、白笏张、白石张、蒲塘周、葛仙欧、井塘吴等,其中塔里冯有“塔里一千烟,塔外海无边”之说。区划沿革 张溪镇以驻地张溪得名。1952年划乡建政时始设张溪镇,19张溪镇61年建张溪公社,1982年体制改革时为张溪乡,1992年安徽省撤区并乡时与汪坡合并建立张溪镇,1995年汪坡析出。2007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时坦埠乡(坦埠乡以驻地坦埠得名。坦埠是个乡村小集镇,北端紧靠升金湖,地势平坦,设本渡口码头和墒埠,故名。1955年前曾是坦蒲区驻地,1961年始成立坦埠公社,1971年并入五丰公社,1972年从五丰析出重设坦埠公社,1982年体制改革时改为坦埠乡)、白笏乡(白笏乡以乡政府驻地白笏得名。解放初期建立白笏乡,1958年成立白笏人民公社,1969年并入五丰公社,1972年从五丰析出复设白笏公社,1982年体制改革时恢复白笏乡)、汪坡乡(汪坡乡是以境内汪家坡得名。解放初期为侯店乡,1958年更名成立汪坡人民公社,1982年体制改革时改为汪坡乡,1992年全省撤区并乡时并入张溪镇,1995年从张溪析出恢复汪坡乡)并入。镇情简介 张溪镇,属东至县辖镇。镇政府驻张溪,东经117°04张溪镇政府办公楼′,北纬30°16′;位于县城东北22公里处。行政区面积265平方公里,总人口58461人,其中非农业户口2735人。张溪镇设立张溪居民委员会六联、历山、葛仙铺、里湖、塔石、东湖、土桥坦埠、湖光、兰田、白石、蓝水、白联、沉团、塘和、浦塘、火花、联盟、汪坡、仙亭、候店、杨畈、阳山、长畈、梅树亭25个村民委员会。西北滨升金湖,东与贵池区唐田、石台县小河、莘田接壤,南依洋湖、尧渡、东流。张溪镇耕地面积6.2万亩,山场面积20.3万亩(其中有林面积18.5万亩),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棉花、油料、烟叶等。张溪镇村村有小学校镇,有中学。镇有卫生院和汪坡、白笏、坦埠分院,各村均建医疗室。有文化、广播电视站,电影院,电视差转台。敬老院里可供养30位老人。
招商取得实效,个私经济崛起。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工作当着头等大事来抓,现已发展私营企业15户(其中规模企业1户),如丰泰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润阳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玉雪粮油有限责任公司、森腾达木业等一批企业纷纷落户张溪。商业、餐饮、服务业等个私经济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