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伟乡:
黑龙江林甸县宏伟乡简介 宏伟乡位于县城东北4公里处,东临东兴乡、南与林甸镇接壤,西依三黑龙江林甸县宏伟乡合乡,北靠四合乡,全乡总面积355平方公里,下辖9个村,67个自然屯,总人口1.75万人,有耕地12.3万亩。该乡公路纵横交错,林依、明海两条省路贯穿全境,地方公路网平坦畅通、交通十分便利。下辖村庄 宏伟乡辖9个村:太平山村、全胜村、吉祥村、核心村、永利村、宏伟村、黄河村、治安村、永丰村。历史沿革 宏伟乡 隶属林甸县管辖。位于县境中部,南临县城林甸镇。乡政府驻地距县城4公里。1961年5月,由林甸镇、四合、东兴3个公社各划出一部分生产大队,组建宏伟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宏伟乡。经济状况 近林甸县宏伟乡年来,乡党委、乡政府带领导全乡人民,充分发挥本乡靠近县城、乳品奶牛养殖基地企业坐落境内、土地平坦肥沃和群众商品意识浓厚等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使以绿色蔬菜为重点的种植业,以奶牛和肉牛为主体的养殖业,以杂粮批发市场为龙头的私营企业超常迅猛发展,成为地域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有力的带动了各业发展,促进了全乡经济不断腾飞,2005年全乡人均年纯收入突破3,000元大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到处都呈现着经济繁荣、文明、进步,安定团结、奋发向上的喜人景象甘肃省陇西县宏伟乡简介 宏伟乡位于陇西北部干旱山区,区域面甘肃省陇西县宏伟乡积13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980米,年均气温5—6℃,年降水量390毫米左右。全乡现有9个村49个村民小组、3143户、13844人。耕地面积73591亩,人均5.3亩。2006年全乡人均纯收入达到1283元;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改善,人畜饮水得到了根本解决;全乡38个社全部实现了通电和通机动车辆的目标。2007年粮食总产量471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376元。马铃薯种植、畜牧养殖、劳务输出是全乡三大支柱产业。地理环境 陇西县宏伟乡地图全乡地形地貌主要是由山和沟构成的,长期以来,这里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恶劣,干旱和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因此,历届乡党委、乡政府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提高全乡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根本措施来抓,通过坚持不懈地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整条林带建设、退耕还林草工程,全面绿化辖区内的荒山、荒坡、荒沟。特别是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按照“荒山有树、退耕有草、山坡有田、山底有羊、山沟有水”的发展思路,大力开展山、水、田、林、路、草综合治理,进一步扩大了绿化区域和提升了绿化质量。目前,全乡已综合治理和正在综合治理的小流域六条,治理总面积达13200亩,加上全长6公里、占地6000亩的黄鼠湾林带建设以及已经完成的10830亩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可以说,全乡境内大多数宜林宜草的山山梁梁、沟沟岔岔都栽上了树、种上了草,共栽植各种耐旱树木129万多棵,种草3000亩,建淤地坝2座。如今,在夏秋两季走进来放眼眺望,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披着绿色盛装的山和沟,而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不仅改变了农民的生存条件,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自然灾害的发生率。历史沿革 宏伟乡其前身是成立于1961年9月的宏伟公社,1968年4月,成立公社革委会,实行党政不分的一元化领导,1970年1月恢复建立公社党委。1980年1月,将公社革委会改为公社管委会,实行党政分设。1983年7月,改建公社为乡。乡镇建设 地变平:过去,全乡的耕地几乎全都是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地,宏伟乡水土的严重流失让农作物产量低、品质差,导致农民收入不高。因此,历届党委和政府把梯田建设作为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关键措施来抓,坚持以实现整乡梯田化为最终目标,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验收”为基本原则,以多条腿走路筹资、人机结合连片兴修为保证措施,强力推进梯田建设。特别是在近年来,全乡上结合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和扶贫开发工程,对耕地面积进行了摸底调查和科学分类,提出了“宜林的栽树、宜草的种草、其余的全部修成梯田”的建设思路。在梯田建设中,始终坚持实行统筹规划,连片治理,彻底打破村与村、社与社、户与户之间的地界,整山整沟连片逐年推进,同时严把梯田建设质量关,做到“兴修一片,成功一片,见效一片”。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累计投入梯田建设资金1108万元,共兴修梯田4.1万亩,梯田总面积占全乡总耕地面积的79%。实践证明,梯田建设步伐的加快,不仅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真正为农民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山变绿:全乡地形地貌主要是由山和沟构成的,长期以来,这里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恶劣,干旱和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因此,历届乡党委、乡政府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提高全乡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根本措施来抓,通过坚持不懈地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整条林带建设、退耕还林草工程,全面绿化辖区内的荒山、荒坡、荒沟。特别是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按照“荒山有树、退耕有草、山坡有田、山底有羊、山沟有水”的发展思路,大力开展山、水、田、林、路、草综合治理,进一步扩大了绿化区域和提升了绿化质量。全乡已综合治理和正在综合治理的小流域六条,治理总面积达13200亩,加上全长6公里、占地6000亩的黄鼠湾林带建设以及已经完成的10830亩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可以说,全乡境内大多数宜林宜草的山山梁梁、沟沟岔岔都栽上了树、种上了草,共栽植各种耐旱树木129万多棵,种草3000亩,建淤地坝2座。如今,在夏秋两季走进来放眼眺望,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披着绿色盛装的山和沟,而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不仅改变了农民的生存条件,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自然灾害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