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桥镇:
历史沿革 蔡家桥镇清时属十五都一图。民国初属第二区。解放初属第二区。1956年撤区改乡为朱庆乡,1958年属东风人民公社,1961年改朱庆公社,1976年公社驻地从朱旺村迁至蔡家桥改名蔡家桥公社,1984年改蔡家桥乡。1992年11月撤乡建镇为蔡家桥镇,2003年11月由原来的蔡家桥镇、乔亭乡合并而成镇。自然环境 全镇四周环山,素有“六分山,一分田,三分道路和庄园”之称,主要是低山丘陵和山间平畈区,一般海拔在200至800米。境内主要河流有,发源于琢木岭的杨桥溪,发源于岩山北麓的横凫溪和发源于鸦雀山的大溪河,汇入徽水自南向北穿境而过。沿徽水蔡家桥段,有小(Ⅱ)型水库两座,万方大塘3口,总库容量50万立方米,旱涝保收面积95公顷,人畜饮用水工程5处。
全镇林木绿化面积1379.1公顷,有林地1306.4公顷,立木蓄积量59303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6.99%,林木绿化率38.96%。知名的仙人谷生态旅游区,面积6平方千米,木本草本植物1000余种,野生动物200余种,其中麋、梅花鹿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森林覆盖率达70%。矿藏资源主要有花岗岩。经济发展 农业:全镇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主要农产品有优质杂交稻、油菜籽、贮麻、蚕茧、瓜果等;畜牧产品有中国肉牛1号、波尔山羊等。使用菌和腌制的农产品占据了全县的80%以上。2004年全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1208公顷,总产7977吨,农业总产值5800万元,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20.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