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乐镇:
乡镇形成 很早以前,江西姓胡名乐一家七口人迁至如今胡乐的黄山脚下。当时这里一片荒芜,他们以开荒种地为生,在这块土地繁衍后代。后来其他姓氏也相继迁于此地。由于胡氏家庭兴旺,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氏族,故把当地命名为胡乐。随着胡乐人口集中、商业发展迅猛,胡乐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里集市成街,商家店铺一百余家,水陆交通十分发达。这里的物资通过水运直通长江、流向海外,是浙皖四县水陆交通发达的商贸重镇,是通往江苏、湖南、江西的交通咽喉,乃兵家必争之地。明代初期,朝廷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纳了刘伯温的建议,在全国36个水陆交通重镇设立了直隶中央巡检司,胡乐就是其中之一,并有巡检兵率。巡检司的衙门阶不大、官不高,巡检司最高长官相当八、九品。但它的职责非特殊:一是监察附近府县官员;二是稽征商贸税费;三是维护地方治安。到了清代巡检司还负有监管盐商乱贩私盐,防止食盐流往外地之责。这就是胡乐司名称来历之所在。镇情简介行政人口 胡乐镇面积194.5平方公里,辖区设胡乐居委会和胡乐、霞乡、竹川、龙池、鸿门五个村委会,共101个村民组,14386人。地形气候资源 胡乐镇属低山区,最高峰龙池山峰海拔1086.6米,系天目山脉;西津河穿境而过,境内长11公里,并在霞乡村入注港口湾水库。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核桃、毛、元竹等土特产富饶;莹石、矿泉水、锰矿等矿藏储量丰实;胡乐司的神功桥、下中川的周氏祠堂、霞乡一万岭的红豆杉群落、龙池阳日山的榧树门等自然,人文景观星罗棋布,胡乐小学也有百年的历史。发展战略 胡乐镇新一届政府,带领广大干群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决战十一五,重返百强县,打造新宁国”的要求,抓住新机遇,建设新农村,打造新胡乐,以“创建历史文化名镇和徽派建筑示范乡镇”为载体,着力实施“工业强镇,商贸活镇,旅游兴镇”三大战略,努力把胡乐打造成宁国市西南部亮丽的商贸旅游重镇。历史沿革 胡乐镇位于宁国市西南部,距市区50公里。东与甲路镇和浙江临安县岛石镇相邻,南与绩溪县毗邻,西与旌德县接壤,北与甲路镇和方塘乡相依。
胡乐,是一个古老的集镇。《安徽省宁国县地名录》记载:“相传此地原有姓胡名乐的人居住,故称胡乐”,南宋初年杨万里过宁国县,经胡乐时曾赋诗《过胡乐坑》。说明南宋时期此地即称“胡乐”了。《明史·地理志》记载,明初置胡乐巡检司于蜀洪,缉拿奸盗、管理地方治安,以及管理医药、僧道等事。明中期巡检司迁至徽庆乡乡治所在地胡乐镇,司署位于原胡乐镇镇政府所在地一带;营房在胡乐大桥北端下方,与东平殿相邻,即今胡乐小学一带。胡乐巡检司简称胡乐司,地名胡乐又称胡乐司。胡乐巡检司民国初年废除,但地名胡乐司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