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宫:
庙会由来 春节庙会太阳宫在左安门内大街,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重修。前后殿宇两层,前殿供奉太阳星君,并塑有一只雄鸡,据说此乃二十八宿之“昴日鸡”(这大约是根据古人相信月中有玉兔,日中有三足鸟——雄鸡的观念)。相传旧历二月初一日为太阳生日,太阳宫有“修崇醮事”,循例自二月初一日至初三日开放三天。都人前往进香,“结侣携觞,往游竟日”。庙前,有临时集市,小贩们多卖“太阳糕”,这是太阳宫特有的食品,此糕是一层大米面加一层黑糖,约十余层,最上层摆有青丝、红丝、索勒葡萄、瓜子仁等果料,插上一个用江米面捏的小公鸡。简易的则用大米面加糖蒸成长方的糕干,上边印着红色的雄鸡图案。人们买来用作祭祀太阳星君。祭罢则分给小孩们当点心吃。定時集市 清代北京还有定时集市,每天黎明“设摊者林立”,太阳升起即收市,因此又俗称为“鬼市”或“黑市”。最有名者为崇文门外的东小市和宣武门外的西小市。清代北京新建不少喇嘛寺,如雍和宫、黄寺、黑寺以及太阳宫等。黄寺、黑寺均为顺治时建,雍和宫等均有“打鬼”节,黄寺又分东西两黄寺,东黄寺无打鬼庙会。黑寺分前后两黑寺。西黄寺、前黑寺、后黑寺、雍和宫以及弘仁寺、嵩祝寺,清代均有“打鬼”庙会。二月初一,太阳宫进香。
妙峰山碧霞元君庙,是娘娘庙,在京城西北八十余里。山路四十余里,共一百叁十余里,每年四月,自初一日开庙半月。进香人数约数十万,香火之盛甲于天下。 清代北京城外尚有东、南、西、北、中五顶,在清代庙会也极盛。北顶碧霞元君庙,在德胜门外土城东北叁里许,每年四月有庙会。西顶娘娘庙,在万寿寺西八九里,每至四月,自初一日起,开庙半月。中顶在右安门外一里许大道旁,亦娘娘庙。歷年六月初一开庙一日,游者甚众。永定门外有庙,俗唿南顶,每年五月初一日起至十五日止,开庙半月。民国以后,北京庙会中,郊外春场渐趋冷落。南顶跑马,中顶排会,早已停止。文昌庙会已废。至于海王村公园,则民国七年始建。东城灯市口之灯市移于此,合旧日厂甸、神庙、土地祠、吕公祠为一处。庙会兴盛,初一至十五日庙会,有时增加数日,二十五天,游人甚多,1929年以后,北京有五大庙会,即土地庙、花市集、白塔寺、护国寺、隆福寺,这样在北京可以说每天都有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