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甘肃景点天气 > 天水景点天气 > 华盖寺石窟天气
  • 白天
  • 28°C
  • 无持续风向
  • 夜间
  • 11°C
  • 无持续风向
  • 紫外线指数:少发,无明显降温,感冒机率较低。
  • 感冒指数:热,适合穿T恤、短薄外套等夏季服装。
  • 穿衣指数:适宜,天气较好,适合擦洗汽车。
  • 更多生活指数>>
华盖寺石窟未来一周天气预报(仅供参考)
  • 日期天气现象气温风向风力
  • 4月25日 星期四白天高温 28°C无持续风向<3级夜间低温 11°C无持续风向<3级
  • 4月26日 星期五白天高温 29°C西南风<3级夜间低温 12°C南风<3级
  • 4月27日 星期六白天小雨转晴高温 28°C东南风<3级夜间小雨转晴低温 13°C东南风<3级
  • 4月28日 星期日白天阴转小雨高温 28°C南风<3级夜间阴转小雨低温 11°C西北风<3级
  • 4月29日 星期一白天小雨转阴高温 15°C西北风<3级夜间小雨转阴低温 10°C西北风<3级
  • 4月30日 星期二白天多云转阴高温 13°C西北风<3级夜间多云转阴低温 8°C西北风<3级
  • 5月1日 星期三白天高温 19°C南风<3级夜间低温 6°C东南风<3级
华盖寺石窟今天生活指数
  • 紫外线指数少发,无明显降温,感冒机率较低。
  • 感冒指数热,适合穿T恤、短薄外套等夏季服装。
  • 穿衣指数适宜,天气较好,适合擦洗汽车。
  • 洗车指数很强,涂擦SPF20以上,PA++护肤品,避强光。
  • 运动指数少发,无明显降温,感冒机率较低。
  • 空气污染扩散指数热,适合穿T恤、短薄外套等夏季服装。
华盖寺石窟: 简介  寺创自明代,清乾隆三十九年1744从对面山峦移来今址重建。1950年起没住僧,于1958年公社化时,佛像被烧、法器被毁。村民卢文章现年80岁先闻风声,冒险深夜抢救高0.3米、宽0.2米,刻有华盖寺,乾隆三十九年樟木所制香炉,抱回家珍藏,在这次重建时献出。1967年文革中,因上饶建瓷厂,来拆古寺的石柱、楹、桁、桷、瓦,寺遂被毁。于1995年11月被批准重建,1996年2月30日动工,至2001年5月基本完工。寺位于高坡上,坐西向东,分天王殿、大雄宝殿、达摩祖师殿(天井西侧)、伽蓝菩萨殿(天井北侧)、厢房,总建筑面积约400多平方米。寺庙由来  华盖寺石窟,位于甘谷县城西十公里的二十铺村,距大像山石窟7公里。岩体为半圆柱形丹霞地貌地质结构,从西望去恰似一顶藏传红教的僧帽,当地人叫它喇嘛帽顶。其山形奇特,直壁兀起,刀削斧劈一般,如一红缦绿盖的华盖亭亭玉立。半崖上洞窟“之”字形排列,故称华盖洞。山下原有一处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主殿屋面上有三行铁瓦,人称铁瓦寺。该寺于20世纪60年代开通定(西)天(水)公路(316国道)时被拆除,故而华盖洞又称为华盖寺。盛唐时期,佛法鼎盛,禅者仅以道法相授,多居岩穴,大像山也开凿多处禅窟。六祖惠能大师之后,禅宗一花五叶,宗门多杂,马祖道一禅师,不拘旧制,开创丛林,以安禅侣,其法嗣百丈怀海禅师,制定清规,经唐末五代,宋元,数百年之久,丛林之制日臻完善,禅者集中居住,修证自性。明朝初年,僧人出身的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推行佛法,大像山以西的,华盖寺石窟等石窟寺群,合称为大像山永明寺,设立十方丛林。当时永明寺为伏羌县(今甘谷县)二十四大寺之首,自此全县佛教以永明寺中心,临济宗风,兴盛不衰。清同治二年(1863年),因兵燹毁于一旦,又随之县城东西南北四大禅院的兴起,永明寺临济丛林之制式微,释儒道三教各踞石窟传教修行。清末民初,佛教净土宗念佛法门,发扬光大,信众甚多。走进寺庙  华盖寺现存可编号大小洞窟18个,有佛、道、儒三教及祖先崇拜四个内容,占主导地位的是道教洞窟。18个洞中共有塑像60身,其中60厘米以上塑像44身,13厘米以下的袖珍雕塑13个(指无量殿真武大帝背屏上的悬塑),还有福禄寿三星的三个精美头像。其中道教造像46身,占整个塑像的四分之三。从塑像组合上看,除无量殿、玉皇洞为群塑,孔子洞、伏羲洞、灵官洞为单体塑像外,其余洞中全部是一主尊二侍者的造像布局。壁画的绘制和布局在各洞窟中表现基本一致,除无量殿和释迦洞有故事画外,其它均是在左右两壁绘单个人物画,窟顶为圆光扇面或书画。这些作品表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融各类艺术、传说故事、风俗民情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审美和考古价值。三眼洞、伏羲洞、无量洞等更是华盖寺艺术精华之所在。三眼洞由3个互相连通的小洞窟组成而得名,洞壁两侧保存的《唐僧取经图》和《唐僧取经归来图》两幅元代壁画,是华盖寺壁画艺术中的珍品。这两幅壁画中僧徒四人形象完整,与后来出现的明清《西游记》故事绘画极为相似华盖寺石窟开凿于元泰定年间。明世宗嘉靖帝信奉道教,排斥佛教,许多寺院被改为道观。明清时期三教合流的现象非常普遍,尽管大像山是以唐代大佛为主的佛教场所,但在明清时除大佛高大而幸存外,其余石窟全部改为道教或三教合一的形式,因此明清时期的大像山、显龙洞、华盖寺都是以道教为主。只不过其它石窟造像全部破坏,唯有华盖寺石窟的塑像因地处避境而幸存。现在的建筑是依山就势,自下而上,玲珑严谨,营建有序,远远望去,恰似宫殿。进山门是财神殿,重搪复屋,附阶周匝,四角飞据,上层施平座勾栏,造型秀丽美观,殿后为三国殿,殿内画有三国故事壁画120多幅。华盖寺还珍藏有明代天启七年(1627年)的木刻经版,计有金刚弥陀、观音、孔雀、地藏和三官等六种,共220片,华盖寺石窟在甘谷县城西10公里的南山坳。此处南倚群山,北傍渭川,山势险峻。民国36年古历润二月永明寺方丈敬玄大和尚,在永明寺(今无量殿)设立戒坛,礼请十方大德,举办传授大戒法会,全国僧俗二众受戒者三百余人,戒期五十三天,戒律精严,盛况空前,1960年敬玄方丈病危,遂将华盖寺交于其弟子本逢法师。十年浩劫永明寺未能辛免于难,寺创建于明代,清乾隆三十九年1744从对面山峦移来今址重建。1950年没住僧,1958年公社化时,佛像被烧、法器被毁。村民先闻风声,冒险抢救刻有华盖寺,乾隆三十九年樟木香炉,拿回珍藏,重建时献出。文革中,因上饶建瓷厂,来拆古寺的石柱、楹、桁、桷、瓦,寺遂被毁。批准重建,1996年动工,至2001年完工。寺位于高坡上,分天王殿、大雄宝殿、达摩祖师殿天井西侧、伽蓝菩萨殿天井北侧、厢房,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山下原建寺院一座,大殿覆盖铁瓦3行,今已圮。寺建于元代,清代曾重修。石窟开凿于悬崖之上,有窟龛25个,现存塑像30余身。最高一窟距地面66米,内有释迦牟尼塑像和壁画。其余窟内有千手千眼佛、无量祖师、伏羲等像,多系清代作品华盖寺现存可编号的洞窟,有佛、道、儒三教及祖先崇拜四个内容,占主导地位的是道教洞窟。洞中共有塑像60身,悬塑,还有福禄寿三星的三个精美头像。从塑像组合看,无量殿、玉皇洞为群塑,孔子洞、伏羲洞、灵官洞为单体塑像外,其余洞中全部是一主尊二侍者的造像布局。壁画的绘制和布局在各洞窟中表现基本一致,除无量殿和释迦洞有故事画外,其它均是在左右两壁绘单个人物画,窟顶为圆光扇面或书画。石窟、岩画、雕塑艺术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合力创造,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石窟、岩画、雕塑艺术的发展尤令世界瞩目。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曾起到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也留下了许多文化古迹,石窟艺术就是其中最绚丽的瑰宝。气候特征  华盖寺地处大陆腹地,属东亚季风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征为四季分明,冬干夏湿,光照充足,雨量偏少,夏热无酷暑,冬冷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1.5℃,其中最高(7月)月均气温25.4℃,最低(1月)月均气温-1.1℃。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分布极不均匀,一般一至三月雨量偏少,适合游寺。七至九月雨水较多。自然景观  华盖寺西接朱山,红断晚霞;北临渭水,绿波萦回;南依秦岭,   华盖寺空凌险绝。凌空栈道,相互通连,人行其上,触目惊心。自古乃桑梓胜境,是佛家习禅,道家演道的理想境地。华盖寺石窟位于甘谷县城西十公里的华盖崖上。因山顶绿草茵茵,恰似一顶红教僧帽,戴在状如圆柱的红色悬崖之上,故当地人叫它喇嘛帽顶。又因山势奇特,一峰突起,似刀削斧劈,直入云端,如一把红缦绿顶的华盖依山亭立,山崖上以之字形排列的洞窟参差错落,状如蜂房故称华盖洞。主殿屋面瓦着三行铁瓦,铁瓦寺因六十年代山下开劈定天公路而拆除。这片古老的土地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伏羲文化、大地湾原始部落文化、秦国早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以麦积山为代表的石窟艺术文化等构成了天水独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文化旅游资源,吸引着国内外宾朋慕名而来,观光旅游,寻根祭祖。甘谷县属陇中黄土高原岭谷相间、梁茆沟壑十分发育的地貌区域,渭河自西向东流贯其间,秦岭山系的支脉朱圉山脉立於渭河南岸,缇群山突兀於北。两侧皆有小河注入渭水,积年而形成了东西达三万米,南北宽约二千至四千米的冲积谷地。临河之山受此冲积与风雨浸蚀冲刷而如刀削斧劈一般,抬眼望去,万仞笔立,蔚为壮观。面峭崖之间时隐时现的石窟寺更是令人屏气含惊,朦胸叹绝。然沿岩壁羊肠小路攀旋而上,其险临目,犹使人对古代工匠的胆魄犹然起敬。若登临高处石窟,放眼北望,渭川华盖寺景色映目爽心,盎然之兴,难以言表。山下有一明洪武年间所建的金仙寺,锺罄声声、绝相映成趣,别有洞天。松竹丛生,自然景观清流遍地,山峦叠翠,自古有“秦地林泉之冠”的美誉。华盖寺春来一片苍翠,夏日山花烂漫,秋季白云红叶,冬天玉树琼枝,颇有四季皆景的南国风光。“麦积烟雨”为秦州十景之一,那如仙如幻的美景使游人为之陶醉。清翰林邑人吴西川在《麦积烟雨》诗中赞曰“最宜秋雨后,兼爱暮时烟”,可见烟雨之撩人。登上麦积山石窟的“散花楼”俯瞰,方圆百里林海茫茫,如诗如画,满目生碧,气势磅礴。如将色彩缤纷的花瓣腾空撒下,随着气流缭绕而上,可出现“天女散花”般的迷人景象,使人顿生飘飘欲仙的感觉。华盖寺石窟是麦积山风景区的主要游览点,它开凿在距地面80米的悬崖绝壁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穿云”,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杜甫有诗赞曰:“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华盖寺石窟是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从十六国后秦(公元384年至417年)时期开始营造的。谚云:“砍尽南山柴,堆起麦积崖。”可见建造时的工程浩大与艰辛。据梁《高僧传》载,南朝宋年间,高僧昙弘禅居麦积山,不久名僧玄高继至,二人共住寺院,常有学徒三百余人,可知当时佛事之盛。西魏刚刚立帝时,在这里“再修崖阁,重兴寺宇”。华盖寺魏文帝原配皇后乙弗氏在此戴发修行,赐死后“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大诗人庾信为此写了一篇《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隋文帝仁寿二年,杨坚在全国敕葬“神尼舍利”时,秦州使将舍利葬在麦积山顶上,现在山顶还有高九点四公尺的隋代舍利塔巍然屹立。唐、五代、宋、元、明、清都不断开凿或重修。历史上虽遭多次地震、火灾的破坏,现仍保存窟龛194个,泥塑、石刻造像7800多尊,壁画千余平方米,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建筑特点  华盖寺是随着佛教传播而在中国各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一支异域文明之花。
天水一周_10天_15天天气预报 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2010-2016 天气网(TianQiWang.org)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