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镇:
城镇简介 麻城镇 镇政府驻麻城,人口25669人,面积176.3平方千米。位于麻城镇荆门市东郊,地处鄂中金三角地带,西邻焦枝铁路、207国道,东濒汉水、荆潜省道、襄荆高速公路和在建的荆宜、已立项的荆汉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互通。投资3亿多元的三峡变电站落户境内。全镇辖18个村,2个居委会,1个果园场,国土面积176平方公里,总耕地3261.8公顷,总人口26000人。境内土地肥沃,是湖北省重要的粮油商品基地,矿产资源丰富,拥有石灰石、石膏等多种矿石,已探明的石膏贮量达8。5亿吨,素有荆楚石膏第一镇之美誉。[1]行政划分 辖1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五丰桥、麻城、荆寨、蔡院、火山、裴庙、中山、龙井、斗立、官堰、邓冲、荆港、雷集、横店、官湾、朱庙、丁店、板庙、三青、长兴。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成绩显著。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0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09亿元,农业总产值1.99亿元。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4亿元,乡镇工业增加3.08亿元,工业用电量2100万千瓦时。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5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51元。全镇现有规模企业7家,亿元企业1家。农业以调优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狠抓粮油、双低油菜、林果、畜牧、水产、蔬菜等六大主导产业,农业业化水平大大提高。工业着力实施“兴工富镇”战略,立足资源优势,拉长加粗石膏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石膏产业,全镇形成了年产石膏140万吨,加工石膏粉80万吨的生产能力,诞生了一批如湖北龙源、台湾光邦、台湾资生堂等重点骨干企业,产品畅销国内,远销.海外。 [2]工业 工业着力实施“兴工富镇”战略,立足资源优势,拉长加粗石膏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石膏产业,全镇形成了年产石膏原矿300万吨,石膏制品80万吨的生产能力,诞生了一批如湖北龙源、台湾光邦、台湾资生堂等重点骨干企业,产品畅销国内,远销海外。工业集中区规划占地2276.04亩,目前已投资600万元完成了土地勘测、规划和一期工业用地主干道建设、征地补偿和房屋拆迁等工作。农业 农业以调优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狠抓粮油、双低油菜、林果、畜牧、水产、蔬菜等六大主导产业,大力培育长江鹅业、金羽禽业、德胜生态农业、大金龙农业合作社等项目,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大提高。城镇建设 城镇建设坚持规划先行,优化布局。已完成了城镇建设规划修编工麻城镇作,正多方筹资完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08年预计完成300万元城镇建设项目投入。截至2007年底,集镇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达1万人,集镇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经济辐射和要素聚集作用显著增强。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镇现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4所,在编教师187人,在校学生316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100%;卫生院1所,各类卫生人员42人,卫生普及率100%;继续推行了计划生育“三结合”政策,计划生育普及率达 100%;广播电视事业有了新发展,实现了有线电视网络和城区并网,新增加电视节目22套,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 2005年全镇累计投入资金18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连接麻城、长兴、中山、裴庙、火山等5村9.5公里的油路,兴建了帅火石渣路11公里;投资150万元对自来水管网进行了改造,让集镇居民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投资65万元对集镇进行了硬化、亮化、美化、净化;投资20万元配套完善了福星楼工程,改善了五保人员的生活条件;投资25.5万元为移民兴建了水渠、公路等基础设施。
精神文明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了农村文明教育普及力度,文明创建活动深入人心,加强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尽力为未成年人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广开民主渠道,发扬民主作风,全面贯彻实施了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等制度,扎实开展了“四五’’普法教育,建立健全了维稳工作网络,保证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3]历史名人 周培公,汉族,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 麻城镇官堰村周培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