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山区:
历史得名 蚌山区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蚌埠因境内淮河段盛产河蚌而得名。史籍记载蚌埠“乃古采珠之地”,故又誉称“珠城”。本世纪初,蚌蚌山区埠民国元年)津浦铁路全线贯通后,渐成都市。经过90余年建设,特别是经中华共和国建立后50多年的建设,已成为一座新崛起的商贸重镇。
蚌埠市原中市区区划调整后更名为蚌山区,蚌山区因辖区内“南山”得名,它的历史变迁,见证了“珠城”从渔村古渡到繁华都市的沧桑巨变。区划人口 蚌山区面积83.08平方公里、人口21.83万,辖雪华、燕山2个乡,天桥、青年、纬二路、黄庄、宏业村5个街道办事处,区管中、小学38所,其中中学6所。区划调整后,蚌山区仍是蚌埠市政治、文化、金融、商蚌山区贸中心。蚌山区辖7个街道、2个乡:天桥街道、青年街道、纬二路街道、黄庄街道、宏业村街道、燕山乡、雪华乡;胜利街道、龙湖新村街道。历史沿革 2000年,中市区辖6个街道。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18178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 天桥街道 12737 青年街道 19466 纬二路街道 12954 胜利街道 27352 延安街道 23494 黄庄蚌山区街道 19681 小蚌埠街道 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