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滩镇:
基本简介 辖29个村委会:许大、陈庙、汪山、大凡村、卢庙村、胜利、大张、石桥、飞跃、桂桥、长咀、新潭、临江、沿河、上河、赤岸、万广、新垸、杨林、干河、刘垸、李家、三八、艾堤、龙王、木行、喻家、金星、街道。黄滩粉笔有限责任公司、黄滩酱品厂、黄滩工艺风筝厂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黄滩品牌唱响名牌戏。粉笔是黄滩镇的特色支柱产业,主导产品“文峰牌”无尘、微尘系列粉笔产销量居全国之首,素有全国粉笔生产第一镇的美誉。全镇以黄滩粉笔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集粉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实施粉笔集团化经营战略,联合两个子公司、四个厂和1个协会,建有中南地区最大的粉笔生产专业市场,网络全镇3000多家粉笔专业户和云南、贵州、山西、四川等省外粉笔生产基地,全镇粉笔年产量达250万箱。已研制开发出智能粉笔、模具粉笔、药物粉笔等3个系列8个品种近24个花色,丰富的产品、过硬的质量,深受全国用户的青睐。自然条件 在应城市黄滩镇同岭、飞跃、临江等村看到,到处都是一片抗旱繁忙景象。自2008年5月中旬以来,黄滩镇降雨比历年同期偏少八成,最高气温达到35摄氏度,由于无雨天气持续时间长,强度高,全市旱情迅速发展。黄滩镇主要农作作搞旱面积达4.2万亩,其中早稻2000亩,中稻2.6万亩,棉花1万亩,其它经济农作物4000亩。为实现抗旱夺丰收,全镇上下紧积行动起来,集中领导、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干河村竹林,投入到抗旱第一线,带领群众采取塘堰放水、大小泵站提水等多种措施抗旱。在做好抗旱的同时,该镇还积极做好机泵站的日常维护工作和田间管理工作,确保抗旱夺丰收。截至2008年7月6日为止,全镇已平均日投劳力1000多个,投入抗旱资金11万元,启动大小泵站25处,32台套机械全面抗旱,灌溉面积达1.4万亩。
由于村前屋后的河流、港沟污染严重,湖北省应城市黄滩镇艾堤村村民长期饮用已被污水渗透的井水,得癌症和怪病的为数不少。不到200人的艾堤村4组,先后有5人患癌症。2004年4月17,发现这个村近四五年来,有7人患癌症身亡;2008年10月以来,又有两人先后被确诊患癌症。村民常得的病不仅有癌症,还有肾结石、皮肤病、不育症等粉笔生产。污染问题是黄滩镇的一个“老大难”。据黄滩镇一份调查材料反映,黄滩镇地处老县河下游。老县河在境内长达12公里,穿过艾堤等13个村。上世纪80年代,老县河不仅受到应城境内几家盐矿工业废水的严重污染,还受到应城城区生活污水的污染。老县河仍是一条排污的废弃河,河道里氯化物含量很高。受污染影响,全镇在老县河两岸现有1.95万亩耕地、1400亩鱼池不能正常经营,8500名居民出现饮水困难,两岸13个村的村民靠打井来提取饮用水,现已打井7000口。不少村民不得不花钱买纯净水喝。企业发展 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村民刘刘大锋总经理把粉笔装上一辆辆货车运往蒙古、俄罗斯和非洲等国家。2008年25岁的刘大锋,在刘垸村从事粉笔生产加工10多年,申请注册了文华牌商标,成为远近闻名棉花生产的粉笔大王。不起眼的小小粉笔在黄滩人手中居然成了“点石成金”的神笔,在全国20多个省市都有身影,远销蒙古、俄罗斯和非洲一些国家,年销售量达250万箱,产值过亿元。截至2008年3月底止,已外销黄滩粉笔25万箱,实现出口创汇250万元。生产粉笔是刘垸村的传统产业,他们在没有资源情况下,利用技术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将传统的7彩粉笔更新成15彩粉笔,并在原书写型的基础上开发出智能玩具型、知识运用型、灭虫杀菌型等三大类多规格无、微尘粉笔,出口创汇。已形成了集粉笔生产、模具开发、印刷包装、运输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实施了粉笔集团化、规模化生产。为了将粉笔市场做好做大,黄滩镇将全镇1000多户生产粉笔的农户组织起来,组建了以黄滩粉笔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粉笔集团。集团公司为农户提供生产、经销、税收等全方位服务,还对粉笔包装、制作、上浆、着色等分期分批地技术培训,搜集市场信息,按市场需求改进粉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