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二河镇:
基本简介 田二河镇是湖北省汉川市与天门市接壤的一个“口田二河镇地图子镇”,位于汉川市西部,南壁仙桃,东邻武汉,西接荆州,北抵中洲、应城,自古以来就是汉川、天门、仙桃三市交界处生产、生活、物质的交易中心和集散中心。2001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4.81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5.15亿元,财政收入403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703元。1999年在湖北省小城镇建设评比中一举夺得“楚天杯”,2001年被中央六部委定为全国文明镇示范点,2002年被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乡镇”。行政区划 截止2008年底,总人口为40090人,面积83.5平方千米,其中镇区面积3.5平方千米。全镇辖1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田二河、二河、宋河、黄岭、夏凤岭、支河、前河、七屋、九屋、神灵、向湾、燕子、八屋咀、骑龙、陡埠、白果树、龚咀、马潭、九洲、刘店、、南湖、李集、五丰、蔡湖。交通 省道S106线(荷沙公路,湖北荆门市沙洋县至武汉市东西湖区荷包湖农场)田二河镇道路横穿镇区,交通便捷,距离武汉中心市区90公里,东到汉川市区40公里,西到湖北天门市区40公里,境内还有田中公路经中州农场连接省道S311(汉川市分水镇至湖北当阳市).这里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境内河流众多,属于典型的鱼米之乡.名胜神灵台 神灵台、马城台古代文化内涵丰富:神灵台位于田二河镇之东北,马城台位于回龙镇之北,两地虽处位置不在一个行政镇内,但从历史和自然地理情况看,古代应领导视察属一地。神灵台,相传为曹操破荆州以后,由此下东吴,命其八十三万人马,各用佩带的战刀戳一刀土而称刀尖台,因曹操人马多,一个一刀土使之一夕而成,不知底细者以为是神灵效应称神灵台。马城台,传说为关羽追曹时,在此筑城而名。两个地名的来历均与三国有关。更为奇怪的是两台不仅为传说中的胜地,而且是古代实实在在的两个文化遗址,不过两遗址的文化内涵及时代不是三国时期,而是比三国更早的新石器时代和西周时期。神灵台遗址位于神灵台村之北的一处高台上,临南湖(现已辟为稻田)遗址高于地面2.5米,东西长120米,南北宽100米,总面积1.2万平方米,从遗址的断面看,距地表50厘米以下为文化层,文化层厚度在1.5米之间,上层的灰土中含陶片较多,下层褐黄土较硬,含少量烧红土和陶片。1976年以来,这里连续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有石铲、石斧、陶球、赭石等,根据采集和收集的文物标本分析,这处遗址的上层为西周时期的文化,下层为湖北龙山期文化,距今约有四千余年的历史。马城台遗址 马城台遗址,位于马城台村之北的一个庙台上,但遗二河镇新貌址的面积和位置决不仅仅限于这个庙台。1974年冬,这里兴修水利和开挖蓼湖渔场,在蓼湖前新开挖的河渠中出土大量文物,计有石斧、石环、石铲、石奔、陶纺轮、陶球、陶鬲、陶鼎、赭石、烧红土、玉环、玉璜等。马城台遗址的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除上述标本外,还采集到红陶杯、网堕、鸭咀形鬲足,黑陶盆口沿,圈足器等,以砂质陶为主、兼有泥质陶、纹饰多素面,兼有弘纹,少量兰纹,以灰陶为主,兼有黑陶,石器为磨制,通体光滑刃部较锐,根据上述情况判断亦为距今四千余年前湖北龙山期文化。两处遗址均处汉川西部,并出土了大量丰富的文物,尤其是那些玉镯、玉璜等,磨制相当细腻,反映原始时代的精华,是我国文物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物精品。为研究原始社会末期先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工艺技术以及信仰观念都是难得的珍品。这批文物现藏于孝感市博物馆。神灵台、马城台两处遗址现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受到法律保护。鸡鸣天晓 “鸡鸣天晓”中的“鸡鸣”即为鸡鸣城,鸡鸣城在县西60公里的田二河镇,为三国时期,曹操赤壁之败以后,逃至此,令其官兵所筑。正当曹操人马把城筑好,意欲在此招兵买马、屯草积粮,休养生息,再战孙刘的美梦还没做完,哪知关羽人马早已追来,不是赤免马在田二河镇道路擂马坡失蹄,曹操人马早已全军覆没。“天不灭曹”,使曹操能灵机应变在半夜伪作鸡鸣带兵弃城而逃,终于形成了后来的三国鼎立。关羽追曹至此,虽没有打仗,但鸡鸣城却以一处古迹被保留下来,以至后来之人只要经过此,必来浏览此景。对于曹操弃城,历来褒贬不一。邑人沈竹坪在《竹枝词》中写道:村落人家树里藏,宵来谁听漏声长。鸡鸣又是天将晓,惊醒团圆梦一场。诗中“漏声”即古人夜间以用水漏计时,曹操半夜伪作鸡鸣而遁,所以夜间计时的漏声没人听,也没有用,鸡鸣城的天晓,本属自然景色,但古人为了颂扬关羽追曹操的故事,使之永垂,故将鸡鸣天晓编入汉川八景。教育发展 汉川市田二河镇大李湾,是一个杨柳依依、水秀稻香的美丽村庄。乡亲们祖祖辈辈都过着“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截至1977年,这个共有33户人家,总人口146人的村子,拥有最高学历的是4名高中毕业生,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为“零”。1978年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沉寂的大李湾在春风中复苏。踏着高等院校恢复招生的鼓点,成了村第一个“跳农门”的人——先是考入师范,继而脱产带薪入大学深造。那时节,这批改革开放的幸运者,着实拼搏了一阵子,也着实风光了一阵子,连那弥漫着花香、稻香的村子,也不经意间注入了一股淡淡的书香。甚至一个和年龄相仿的乡亲,还把他的两个孩子依次取名大专、中专。1985年,村应届高中毕业生李小久,考入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已并入武汉大学),他是我村第一个考入重点大学的佼佼者。田二河镇方位图记得他离开小村去大学报到的那个早晨,全村男女老少齐聚村口,热情相送。几名正在读高中的学子,情不自禁地抬起李小久,将他抛入空中,那场景,感人极了。随着时间的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到2008年,我村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累计已达到21人,其中5人考入重点大学。如今,乡亲们茶后饭余谈起改革开放的变化,谈起本村的大学生,他们不再盘点考上了多少人这简单的数字,而是津津乐道地谈论着谁考上了重点大学,谁考上了名校,谁漂洋过海,谁进了大公司,谁干上了白领乃至“金领”。从“0”到“21”,见证了小村的变化,更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经济发展 2007年,汉川市引进各类项目146个,实际到位资金13亿元;2008年1至8月份,招商引资总额9.8亿元,其中过千万元项目60个。目前,该市20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是什么魅力使众多的企业如此钟情汉川?汉川市纪委监察局的回答是:用硬措施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切实维护企业合法利益。评出一片新天地“请您对我市投资环境建设提出宝贵的建议,并据实反映影响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事件及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执法单位和个人。”这是汉川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给企业下发的征求意见书。从2005年开始,汉川市开展“百家企业谈环境评部门”活动。工作专班通过向企业下发征求意见书和上门征求意见两种形式,了解影响企业发展和投资者利益等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乱作为的部门和个人,并对部门开具给企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全面调查。每年初,汉川市根据企业反映问题量的大小,确定被评议单位。年末,将全市部分规模以上企业主要负责人召集起来,对被评议部门进行集中测评。不满意单位除限期整改外,纳入下一年的被评议单位继续评议。几年来,汉川市直机关24个执法和职能部门都成为了百家企业民主评议对象。
“百家企业谈环境评部门”活动,将过去由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议部门,深化为市场主体直接评议部门,改变了以往部门与企业之间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企业不再处于“被动”地位。被评议单位主动走访企业、查找问题、边整边改、建章立制,开展文明执法和优质服务活动,出现了部门依法行政、主动服务企业的新局面。汉川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制定了领导包片、民警包企业联系人制度,为企业排忧解难。交通部门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推行上门服务、电话服务、预约服务等措施,保证企业产品和原材料的运输。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上门指导企业扎实做好强制性认证的各项工作,使全市14家童车童床生产企业通过了3C认证,顺利步入通向市场的快车道。汉川64家纺织企业绝大多数在建设之初,没有履行环评手续,导致企业扩大生产时,不能争取银行贷款。市环保局以“打包”的方式,为这些企业集中办理环评手续,既为企业节约了百万余元环评资金,又为企业扩大生产赢得了时间。建设蓝图 汉川市田二河镇燕子村抓住被列入省“百镇千村”试点村的机遇,依靠群众自己的力量,不等不靠不向上要、自筹资金,自力更生,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燕子村确定了“扬优势、兴产业、活市场、美村庄、富农民、促和谐”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并请汉川市建设局规划设计院制定出了燕子村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镇政府始终注重引导、调动和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道路建设、中心集镇建设、下水道建设、房屋装修、土方回填等项目坚持群众投入为主的原则,调动群众投入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村共硬化道路7公里,回填土方3万方,新建门栋、房屋20栋,房屋装修107户,修建下水道3000米,群众投入达300多万元。为解决资金瓶颈和有的农户急需建房无宅基地的矛盾,燕子村运用市场化经营的办法,对中心村闲置地皮进行公开拍卖,既解决了村投入问题,又让建房户买到了满意的宅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