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家店镇:
地理环境 县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延伸狭长地带。东北高、西南低。海拔高度东北部为1000—1200米,中部为400—500米,南部为200—300米,最低处是方家嘴,海拔90米,最高处是北部大堂寨,海拔1729米。境内主要有东西两条大河自东北向西南流贯全县,于南部汇合至浠水。地热资源丰富,多温泉。“英山云雾茶”发源地 雷家店镇雷家店是湖北名茶重镇,素有“大别山茶叶第一镇”之美誉,是“英山云雾”茶的发源地。全镇现有茶园面积16500亩,产量达到500万斤,全镇有合格中心茶场20家,制茶能手近千人。出现了“村村建基地,户户有茶园,山山出佳品,季季产名茶”的发展格局,其规模、质量和效益在鄂东首屈一指,是远近闻名的茶叶强镇。九十年代初,省茶叶专家刘付缪等曾多次亲临雷家店指导茶叶生产,并在吉子山、汪家山和蔡家山等茶场亲手研制开发“英山云雾”(天堂云雾)系列名优茶,为雷店茶叶生产写下了辉煌一笔。在“三山”名茶的辐射带动下,全镇名茶生产精品迭出,异彩纷呈。其茶颜色翠绿油润,条索紧秀匀整,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醇甘爽,倍受消费者青睐。在历届名优茶评比中,两次荣获“中茶杯”金奖,六次捧回“陆羽杯”金奖,在中国英山茶叶节上,连续十二年名列榜首,六次拍卖的极品均为雷店“三山”茶叶精品。2003年4月,在武汉举行的中国英山第十二届茶叶节中,雷店极品茶创下了公斤价4.4万元的全省茶叶拍卖最高价。产业化发展 在发展茶叶主导产业的同时,该镇还依托资源,大力发展药、栗、菜等优势产业,实现多业并进的产业格局。特色产业如异军突起,东明石斛、飞跃金银花、友谊黄花菜和化工建材等渐成特色和品牌,形成“一业为主,多业并进”的产业化发展格局。经济建设 近年来,雷家店镇围绕县委、县政府“四县”工作方略和“三县”建设目标,立足“全党抓经济,全民抓招商”的工作思路,把招商引资、项目开发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立足优势抓招商,解放思想抓引进,强化责任上项目。利用独特的河沙、铁砂、矿石、药材、茶叶和秀丽的山水资源,不断改善和提高对外来客商的服务,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先后引进大别山石斛园、千头奶牛场、旺祥养殖场、兴旺养猪场、云峰茶叶有限公司等11个项目,引资总额达85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快速发展。目前,有机茶、中药材、黄花菜、石斛、河滩休闲、羊角尖旅游、高档板手配件等项目正对外招商,热忱欢迎海内外客商来雷店投资置业。党政领导 雷家店有着光荣的历史,英山第一个党组织,第一位党代表,第一任县委书记均产生于雷家店。为了弘扬历史,继往开来,镇党委把革命传统与新时期理论教育相结合,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党性要强、作风要正、工作要实,业务要精”的要求,认真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学习教育。同时结合整改加强班子建设,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党员队伍不断扩大,战斗力不断增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典型和市县党员标兵。思想道德协会建设稳步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突出,广播电视、电力通信等条件大为改观。云雾茶 古时候悟正庵的僧人每年精心采制,只得二、三斤,秘不示人,视作珍茗,招待贵宾。具有“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驰名遐迩。清海州知州唐仲冕也把它当作茶王“龙团风饼。”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海州榷茶之所。”榷茶是历代政府对茶叶实行征税、管制、专买的措施。宋景德二年(1005年)朝廷向贩售海州茶叶的茶商发布征税诏书,因“海州茶善而易售,故入钱之数厚于他州。”另据《金史》载广四年三月(章宗承安年,公元1199年)于淄、密、宁、海、茅州,各置一方造新茶,依南方例,每斤为袋,值六百文。”1921年“树艺公司”产的云雾茶以其品质获南洋劝业会奖.目前,云雾茶的产地宿城的种植茶田计300亩,年产量达200担,云台山濒临黄海,气候温暖湿润。时常晓云末散,海雾又起。“云雾山中出好茶。”青翠欲滴的茶树经常笼罩在云雾山中,气温低,温差小,湿度大,芽叶柔嫩,焙炒时要节制锅温,抓、焙、搓、翻,全靠手上功夫。制成的茶大小匀整,条索蜷曲,形似细眉,而且蜂毫无损,色泽绿润,纯净可爱。奇景“羊角嵯峨” 羊角尖,位于县治中心,乃英山县主峰,襟带三河,脉联八镇。峰顶陡峭凌霄,怪石丛聚,远望双峰如羊角,近观两石峙空山,登峰造极,一目千里,东望太湖晴岚,西览罗峰烟树,南赏蕲阳日照,北睹霍岱层峦,远瞻俯瞰,心旷神怡。主峰上下,景致非常。“狮啸天”,即峰顶巨石,状如雄狮,遥望长空,狮口大开;“鹰咀岩”在悬岩峭壁上,一石突出,与鹰咀相似,常年山鹰栖息,鸣空唱和;祖师庙,建于石丛之中,始于唐代,今已重修,庙的左侧,有“舍身岩”,高数十丈,下视可怖,相传为方丈橼炼成真,舍身于此处;由于山奇石怪传说纷云,其中一说,老李君牧羊至此,其头羊见此处草肥水美,遂踞此不走,化身为山,两角成峰,因此名为“羊角尖”,成为县十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