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河:
简介 砚山县干河彝族乡——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辖区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16.1℃—16.7℃。全乡地势呈东北高、西南低,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海拔在1440-1500米之间。地理位置 干河乡位于砚山县中部偏东北,距县城15公里,地处东经104°15′—104°18′,北纬
干河彝族乡23°39′—23°51′之间,东南与者腊乡相连,西南邻江那镇,东北部接阿基乡,西接维摩乡,东西最大横距10.3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3.25公里,国土面积237.1平方公里。自然条件 干河乡的东部、东北部干河和卡吉两个行政村为低山区,以土山为主,属河谷槽子区,干河彝族乡适宜稻谷生产;西南部的碧云、红舍克两个行政村以石灰岩为主,为丘陵坝子,属半山区,以红黑泡土为主,适宜包谷、花生、辣椒、烤烟等作物生长。一般海拨在1440米—1540米之间,相对高差50—200米,最高点为乡境南部碧云大山,海拨1776米。最低点为乡境北部与维摩交界处的公革河出境处,海拨1440米。辖区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16.1℃—16.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1.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8.9℃,极端最高温34℃,最低温–7.2℃。一年内10℃以上有267天,积温5000℃,无霜期303天,年降雨量1030毫米,蒸发量196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9%。年日照1934小时,太阳辐射量每平方厘米125千卡。主要灾害有旱、涝、大风、虫灾等,冬春旱、夏秋涝。水利资源 本乡水系为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主要河流为公革河,由干河村民委龙脉村小组入境,流经干河、卡吉坝子等地,由卡吉村民委松棵村小组出境,进入维摩乡斗果村民委,境内全长20公里,河床平均宽度3米,深2米,平均流量每小时260立方米。最大流量(7月)每小时6000立方米,PH值为中性。干河彝族乡乡内矿产资源主要为煤,干河、红舍克有贫煤和无烟煤,蕴藏量为1300万吨以上,发热量4800—6000千卡/公斤,年产量3—5万吨,主要供县城和附近农村的生活及工业用煤。另外,还有铝土矿、铅锌矿、水银矿、铁矿等。石山地区多溶洞,特别是距乡政府3公里处下新寨村的白银洞,洞长1公里,具有开发价值。人文地理 “干河”因流经干河村旁的一条季节性河流而得名。民国22年(1933年)随小维摩县佐地并入合置设政局。民国24年(1935年)置为三河镇。1971年维摩公社中析出置区级公社。1984年改为干河区,下辖干河、卡吉、碧云、红舍克四个乡。1988年置为干河彝族乡,成立干河彝族乡人民政府,下辖干河、卡吉、碧云、红舍克4个村公所。2000年,村改委后,原四个村公所均更名为村民委员会。干河彝族乡全乡辖干河、卡吉、碧云、红舍克4个村民委、55个村小组4942户、22944人;居住着彝、壮、汉、苗、瑶5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9034人,占总人口的83.0%,彝族占全乡总人口的34.3%,是全县少数民族比例最高的乡。多年来,全乡各族人民平等共处,互相尊重,相互融洽,打破了民族不相通婚的风俗;各民族民风淳朴,热情好客,能歌善舞,通过各自的民族节日相互沟通、相互交流,有效促进全乡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地域节目 在全乡各民族中除了传统节日外,各民族均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其中尤以彝族、壮族节日较为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