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窖乡:
简介 南窖乡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西北部山区,乡中心距108国道8公里。总面积40平方公里,全乡所辖8个行政村,现有耕地7820亩,粮食总产量13万公斤。共有人口3076户,7322人。其中有农民4829人,非农业2493人。有劳动力3453人。介绍 南窖乡位于房山区西北部山区,乡中心距108国道8公里。总面积40平方公里,全乡所辖8个行政村,现有耕地7820亩,粮食总产量13万公斤。共有人口3076户,7322人。其中有农民4829人,非农业2493人。有劳动力3453人。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炭、石材、石灰石。其中,我乡盛产侏罗纪无烟煤,其品质极优,远销日本、韩国等地,灰分在10%以下,发热量7000卡/kg。是我乡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石材是第二大矿产资源,现已探明储量5亿立方米,可供开采50年以上,市场前景广阔。另外,石灰石储量也比较丰富,是发展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的很好原料。同时还有果树、旅游、山场和牧草等资源。有各种果树40万棵,主要品种有良乡板栗、柿子、核桃等,干鲜果品历史最高产量达244万公斤。我乡东南部为石灰系岩石山地,西北部为石灰岩山地。土质以山地褐土和黄褐土为主,土壤中性微酸平均海拔高度754.9米,大部分地区处在203--700米之间,最高温度35摄氏度,最低温度零下5摄氏度,4--10月平均气温20摄氏度左右,年降水量500毫米,适宜板栗,柿子,核桃等果树生长。其中板栗是名特优品种,是“良乡板栗”的主产地,其品质具有“甜、香、脆、实”的特点。含糖量20%左右。现有板栗树10.7万棵,种植面积2775亩,年产量22万公斤。基本概述 南窖乡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西北部山区.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炭、石材、石灰石。其中,该乡盛产侏罗纪无烟煤,其品质极优,远销日本、韩国等地是该乡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石材是第二大矿产资源,现已探明储量5亿立方米,可供开采50年以上,市场前景广阔。另外,石灰石储量也比较丰富,是发展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的很好原料。同时还有果树、旅游、山场和牧草等资源。有各种果树40万棵,主要品种有良乡板栗、柿子、核桃等,干鲜果品历史最高产量达244万公斤。南窖乡东南部为石灰系岩石山地,西北部为石灰岩山地。土质以山地褐土和黄褐土为主,土壤中性微酸平均海拔高度754.9米,大部分地区处在203--700米之间,最高温度35℃,最低温度零下5℃,4--10月平均气温20℃左右,年降水量500毫米,适宜板栗,柿子,核桃等果树生长。其中板栗是名特优品种,是“良乡板栗”的主产地,其品质具有“甜、香、脆、实”的特点。含糖量20%左右。现有板栗树10.7万棵,种植面积2775亩,年产量22万公斤,市场销售广阔,产品供不应求。特色 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炭、石材、石灰石。其中,该乡盛产侏罗纪无烟煤,其品质极优,远销日本、韩国等地是该乡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石材是第二大矿产资源,现已探明储量5亿立方米,可供开采50年以上,市场前景广阔。另外,石灰石储量也比较丰富,是发展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的很好原料。同时还有果树、旅游、山场和牧草等资源。有各种果树40万棵,主要品种有良乡板栗、柿子、核桃等,干鲜果品历史最高产量达244万公斤。南窖乡东南部为石灰系岩石山地,西北部为石灰岩山地。土质以山地褐土和黄褐土为主,土壤中性微酸平均海拔高度754.9米,大部分地区处在203--700米之间,最高温度35摄氏度,最低温度零下5摄氏度,4--10月平均气温20摄氏度左右,年降水量500毫米,适宜板栗,柿子,核桃等果树生长。其中板栗是名特优品种,是“良乡板栗”的主产地,其品质具有“甜、香、脆、实”的特点。含糖量20%左右。现有板栗树10.7万棵,种植面积2775亩,年产量22万公斤,市场销售广阔,产品供不应求。北安村 北安村地处房山区西北部深山区的猫耳山脚下,全村总人口1023人,其中劳动力358人,全村总收入3230万元,人均收入6050元,全村总面积6.4平方公里。
北安村历史文化悠久,相传明公主到百花山进香,为歇脚休息,建庵(即古庙),这就是北安(庵)名称的来历,明末百姓为避战乱,逃进山林,北安境内开始有人居住,百姓为祈福求子,古庙开始香火不断。清初北安发现了煤炭资源,于是,众人云集他们开山辟路携妻带子,久居于此,“古庙”香火兴盛起来,清康熙年间,百姓出资,在原“庵”的基础上,对“庵”进行翻扩,并立碑,铸钟以示纪念,北安古庙开始形成规模,此间香火鼎盛起来。此次翻扩又修建了“戏楼”,“戏楼”建于古庙之前,造型模仿洪寺戏楼而来,之后,此地成为百姓的娱乐场所,每逢年节,钟鼓齐鸣,声传十余里,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随着经济的发展,北安村又新建了娱乐中心,文化大院,体育健身广场,人口学校,老年活动室,村民自发组建秧歌队、腰鼓队,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