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堂乡:
基本概况历史沿革 对于“秩堂”这一名称的由来,流传着一民间传说。据说,清进士彭维新从江西迁涉于此,途车把手折断,故将此地命名“车断”,后雅化为“秩堂”。古称茶乡,解放前为雩江乡,曾经包含了今天高龙镇的光泉、龙集(李东阳的家乡)两个村,全乡含三个都,即15、16、17都。1949年属二区、三区,1956年设乡,1958年为建苏公社,1961年析置秩堂公社(含原小田乡),1977年一分为二,成立秩堂公社和小田公社,1984年秩堂公社改称为秩堂乡。原小田乡1977年从原秩堂公社划出东坑等六个山区大队成立小田公社,1984年改称为小田乡。2005年原小田乡与秩堂乡合并设立新的秩堂乡。资源 秩堂乡水利条件较好,是茶陵县主要产粮区之一。农业主产水稻,兼产生猪、油茶。林业资源主要以杉木、枞木、楠竹、油茶为主。矿产资源以钨、铅、花岗石、石灰石居多。秩堂的风俗习俗有春节舞龙灯等;秩堂冬酒、秩堂狗肉、秩堂茶油、秩堂陷豆腐等全县享有盛名。交通 秩堂乡交通条件便利。目前,有四条公路与外界联系。它们是:高陇—秩堂公路(柏油路)、严塘—小田公路(水泥路)、秩堂—莲花三板桥公路(水泥路)、秩堂—永新高溪公路(水泥路)。其中,每天有数十次的班车从彭家祠发车经高秩公路通往茶陵县城。省道320从秩堂边境通过,正在新建的衡茶吉铁路分支线茶陵—文竹铁路通过秩堂。秩堂境内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境内主要公路有黄龙江公路(月江—小田)、新修的光吉公路(光泉—沂江—吉川)、石黄公路(石龙—黄草)等。方言 关于秩堂的语言。秩堂尽管是属于湖南株洲管辖,但是,它的语言却不是湘语,而是赣语。茶陵话也属于赣语,是赣语中的“吉茶片”。而秩堂话是属于赣语中的客话,属于客话“于桂片”。根据中国方言研究,客话“于桂片”除了秩堂话外,茶陵的高陇、八团、湘东、火田、江口、桃坑、尧水、严塘等乡镇也属于客话“于桂片”。另外,在攸县的峦山、清泊、柏树下等乡以及炎陵县的水口、沔渡、十都、石洲、龙溪、大院、策源、下村、平乐、中村等乡和郴州的汝城县等也说客话,属客话“于桂片”。行政区划行政 秩堂乡辖:彭家祠、安坑、晓塘、合户、田湖、东首、马首、吉川、沂江、皇图、石龙、毗塘12个村委会,2005年并入原小田乡的小田、锡湖、金湖、太湖、东坑、黄草等6个村委会。目前共有18个自然村。各村情况如下(2004):人口统计 彭家祠:12个村民小组,人口2180
安坑: 6个村民小组,人口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