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嘉桥镇:
历史沿革 杨嘉桥镇的名称由来已久,因当地邓家坝村有一杨嘉桥,日久形成地名,杨嘉桥镇并逐步形成集市。解放后,曾一度被划为杨嘉桥镇。1961年夏,杨嘉桥公社旧址由周民祠绣房搬至杨嘉桥电厂街再度新建社房,坐落在现邓家坝小学西北面(今镇政府办公场所)。1984年2月,杨嘉桥公社改称杨嘉桥镇,隶属河口区。1995年4月26日,河口区的杨嘉桥镇、峡山口乡和石潭镇的雁坪乡、荆州乡合并成新的杨嘉桥镇。自然地理 杨嘉桥镇位于湘潭县城西部,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分列着虎行山、黑山、金盆岭三列小山脉,三列小山脉夹杂形成丘陵山地地貌;北部涟水河发源于双峰县洋潭水库,杨嘉桥镇流经全镇境内24.8公里,注入湘江;列雁金河发源于乌石镇,流经全镇境内约6公里,于杨嘉桥镇洪托、洪坪两村间流入涟水河。虎行山、黑山、金盆岭山三列小山脉自南向北延伸,在北边涟水河畔形成冲积平原。全镇最高处为黑山,海拔110米。丘陵、山地占全镇土地面积的30%,农田5.9万多亩,占全镇土地面积的60%,河流平原占全镇土地面积的10%。地质结构稳定,成土母质多样,母质主要有板岩、页岩、河流沉积物等。丘陵、山地以红壤为主,占全镇山地土壤总面积的80%。涟水河沉积物形成的肥沃的河畔冲积平原,约占全镇土地面积的10%。板岩、页岩风化物主要分布在雁坪、杨嘉桥管区内,形成的土壤土层深厚,保水保肥性能良好,水土不易流失。
全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夏秋较长,冬春较短。年平均气温为17.2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夏季高温多雨,适宜两季水稻。春季天气变化无常,多为低温阴雨。全镇的丘陵区多属铁铝成份较多的红壤,偏酸性;涟水河畔冲积平原,肥力较高。适合酸性土壤生长的林木主要有马尾松、杉木、油茶、油桐、楠竹等;常绿阔叶林有樟树、冬青等;落叶阔叶林有香枫、梓林、泡桐、栗树等,多分布在丘陵地区。山地以种植茶叶和柑桔为主。镇内水田区,因长期耕耘培肥而覆盖较厚的水稻土。荆洲管区属涟水河畔冲积平原形成的水田,面积大,地势平坦,灌溉便利,土壤肥沃。1984年国家开始号召退耕还林以来,植被恢复迅速,到2006年,森林覆盖率达51.5%。特色经济 杨嘉桥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养殖业是传统的支柱产业,全镇年发展生猪22.2万头,年出栏16.5万头,年产值达1.46亿元,是生猪贩运业最发达的乡镇之一。以九江村、叠福、洪托、羊鹿、渡口、旷家、金龙等村为规模养殖的瘦肉型基地已形成,规模养殖户逐年增加,养猪规模户达239户,其中年出栏瘦肉猪500头以上的有3户,存栏100头以上生猪的规模户有129户。网箱养渔是杨嘉桥镇一大特色农业,全镇网箱养鱼1400余口,水产品年总产量3800吨。荆洲管区洪坪村的网箱养鱼协会,会员已有320余户且规模仍在逐年扩大,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