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市镇:
城镇概况 洪市镇总面积115平方公里,辖43个村(居)委员会,494个村民小组,2003年人口总数52516人,其中城镇居民1.2万元。
洪市镇共有耕地面积4.5万亩,其中水田3.4万亩,水面1万亩,境内重要矿藏有礼梓阳塘村的五氧化二矾矿,已探明储量,属国家中型矿区。水资源丰富,蒸水河横贯洪市镇,由大安乡经大印村龙头进入境,沿途流经十三个村,经石门村进入三湖境内。境内有小二型水库8处,池塘水面7400亩,全境属丘陵山地,森林履盖率82%,天柱峰属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海拨332米,古木参天,满目青翠,洪市镇属亚热带委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日照丰富,无霜期长,农副产品丰富,是水稻主产区。历史沿革 据清同治《衡阳县志》载:“洪市乃西乡大市,初有神像随涨东下,得而祀焉。以来自水退,故曰洪落庙”.后因谐音演变为洪罗庙。此处旧为衡邵驿道中重要集镇,每逢圩场,商旅云集,遂有洪市之称。城区建设 洪市镇城区建设发展很快,所有街道均高标准水泥硬化,沿蒸水河两岸,以洪市“四眼桥”为界自然形成两大商业区。现有大型农贸市场一个、专业市场四个、居民小区两个、一个民营工业园,拟建汽车站和夏明翰休闲广场。交通条件 境内交通以公路为主,航运只通大安乡,境内公路除S210线外,尚有县道东经杨泉村至大安,南经石门村到三湖,西经曹关村至金溪,北经礼梓通双峰桥亭,四通八达,是附二镇一乡的主要商贸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区位优势 洪市镇洪市镇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境内山岭全部开发利用种上了杉、松树,矮坡尽是果园,洪市镇庭院经济蓬勃发展,人平收入超过千元,“两高一优”农业得到迅速发展,稻田亩产过吨粮。农副产品独具优势,洪市荸荠远销亚美;礼梓板栗久负盛名;高碧柰李、柑桔清脆香甜。镇内交通发达,省道1822线穿境而过。现代通讯网络初步形成,镇内村村通了电话。 镇内有县重点中学:衡阳县第五中学、医院、文化站、新华书店、电视台转台等设施一应俱全。 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洪市镇已探明的矿藏18种,其中储蓄量大,现已开采的就有8种,石灰石、煤、铁、金更具优势。 优越的地理位置,壮丽的山川河流,淳朴的风土人情,养育了无数仁人志士。写下了气贯长虹诗篇的革命先辈夏明翰烈士就诞生在山清水秀的礼粹村。“鸟鸣林幽,山川环秀,云树烟举。风景别致”的牧云峰吸引了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王船山于此著书立说。山上牧云庵,有王夫之碑记。[1]招商引资 为了推进经济发展,洪市镇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制定了一系列优质服务体系,做到“外来企业,本地企业无小事”、“视企业为衣食父母”,在洪市镇上下形成共识,全面推行“一站式”办公,实行“一厂一策,一事一例,特事特办”的灵活处置方式。发展目标 洪市镇2003年洪市镇确定的发展目标是:工农业总产值实现4090万元,比上年增长4.47%,其中:工业总主值1350万元,增16%;乡镇企业总产值1470万元,增16.7%;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实现1220万元,增17%;企业利润32万元,增10%;实现本级财政收入111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780元,比上年增长100元。为洪市镇经济的发展,洪市镇千方百计保投资企业和现有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