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岭镇:
简介 流光岭在清朝属宝庆府东路太平一都,民国时属邵阳县太一区,解放初是邵阳县第13区区政府所在地,1958年属团山公社,1961年建立流光岭乡人民公社,1984年成立流光岭乡人民政府,流光岭为区、乡政府所在地,1995年撤区并乡,流光岭为单列乡,1998年撤乡建镇,设立流光岭镇。地貌 该镇属丘陵地区,地形地貌多种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地下多溶洞,已开发的向天岩,洞顶奇峰迭出,洞中巧石罗列,洞底清流蜿蜒,溪澄石怪。域内有美丽的流光湖,湖面辽阔,湖水澄碧无波,湖边水草丰美,两岸青山绵延,翠竹苍松,蔚然清秀。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区的流光岭镇,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水田旱土,历来以种粮为主。主产水稻,兼产小麦、红薯、大豆、花生、油菜。经济作物以黄花、玉米为主。黄花产量高,色好质优,素有“黄花之乡”的美誉。生猪饲养,沿习成风。池塘鱼苗放养,承祖沿袭。槐子山是有名的鱼苗生产基地,全村410户,从事鱼苗经营的就达260户。境内矽砂储量丰富,煤、铁等矿藏量也甚为可观。人才 这里人杰地灵。千百年来,勤劳的流光岭人民面对贫穷与落后,自强不息,先后涌现了大批优秀人才。这里诞生过革命烈士尹如圭、尹东星、曾球生,他们为祖国的和平与统一,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把宝贵的青春燃烧在战火与硝烟中;这里诞生过现代优秀领导干部杨友秀、尹林初;诞生过尹溪云、杨逊、杨振湘等一批专家和教授。这里也是台湾的“工业之父”尹仲容的故乡。地理 流光岭镇地理位置优越。距县城近,大黄公路纵贯南北,翰水公路横穿东西,西接320国道、娄邵铁路,南连1814省道,公路四通八达。流光岭库区山清水秀,湖边凉亭、古寺相映成辉,风景优美,旅游开发前景广阔,这些都为流光岭的发展奠定了好的基础,形成以“湘丽明珠”为中心的旅游区,以老市场为纽带的综合区和以新中学为枢纽的商业区三大区域体系。全镇以种植、旅游、工业为主导产业。在种植方面,推广高新技术,实行科学种田,在水利条件好的地方,扩大稻谷种植面积,在水利条件差的地方,调减水田面积,扩大对玉米、黄花、药材的种植。工业方面,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也有很大发展,生产的矽砂、钢球、水泵销往全国各地。旅游资源 该镇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实施旅游先行的经济发展战略。在这“极目楚天舒,天高任鸟飞”的年代,实行“民营突破,旅游带动,扩城镇,调结构”的发展策略,“挖出烂皮袄里的珍珠来”,这是他们的口号。流光岭旅游区自1995年开发以来,共投资500万元,现已初具规模,建成了湘丽明珠、度假村、水上乐园、森林公园、向天岩五大旅游景点。有高标准别墅式住房20栋,有水上餐厅、水上娱乐城、水上游泳池和钓鱼池。森林公园达1.5平方公里,修有凉亭,里面奇花异草,绿树成荫。水上乐园备有非机动游船、快艇和碰碰船供游客游玩。向天岩内更是美景无穷,令人流连忘返。已初步形成了山水园林洞一体化,日游客量达500多人次。1996年流光岭旅游区被定为邵阳市风景名胜区。旅游区介绍 (一)规划编制及实施
流光岭风景区为市级风景名胜区,1995年风景区编制总体规划,将团山飞龙洞,砂石向天岩等景点纳入规划范围内,规划区域面积约25平方公里。2004年9月份,委托湖南大学旅游规划设计中心编制了《邵东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九龙岭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流光岭旅游发展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