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塘垸乡:
介绍 木塘垸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此地原系一淤泥荒洲,很早以前,没有堤防,洲上为牧童放牛之地,故曰“牧塘坪”。明万历年间,常德知府张昆为“刹水势,卫鼎城。”在此建“窝湖、树湖”两障。清朝雍正年间,将“窝湖、树湖”两障合并,建成今日堤垸雏形,将牧改为木,正式定名为木塘垸。解放后,建“桃源县木塘垸堤修防委员会”,以培修清理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后,整理垸内排灌系统,平整土地搞田园化。因垸内有三条支港汇集,曾一度将木塘垸改为三汊港。70年代末,先后将沙洲巴垸、涂家洲巴垸并入大垸,80年代培修标准大堤建两溪机埠,逐渐形成现有规模。
“金丹洲,银木塘,八湖垸里喝米汤。“这首民谣,在桃源可说是妇孺皆知。因为此地盛产棉花,当棉花结实炸果时节,垸内一片银白,美极了,故有“银木塘”之美誉。关于“银木塘”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据说很早以前,有一条从武陵源下来的青龙,与道人姚公明打了仗,败走车湖垸,在车湖垸内抖落一身污泥,吐出一颗明珠落到丹洲,脱了的龙鳞掉在木塘,匆匆与其师兄黄龙会合,奔洞庭而去。青龙走后,抖落的污泥变成了车湖垸的良田;木塘垸由于有龙鳞片护荫,栽上棉花,一片银白,岁岁高产。因而前面说的民谣又有人这样传:“金丹洲,银木塘,八湖垸里喝米汤 (因垸内沙土,产量不高),丰衣足食车湖障”。地理位置 木塘垸乡距桃源县城20公里,常德市区10公里,南行15公里即到桃花源飞机场。乡内一条主干公路南连319国道。常张高速公路纵穿其中,过境里程8.9公里,并建有李家坪、木塘垸沅水两座大桥。全乡总面积5 8.4 5平方公里,丘区、平原并有,耕地面积4 0 0 7 6亩,有仁丰、马鞍、周湾、双港、贵阳、桂洲、文艺、正洪、三汊港、庆兰、樟树、彭家湖、长堤、易家桥、王排洲、龙虎、大溪、三元、桫木塘、集民等2 0个行政村,2 2 8个村民小组,9 8 6 0户,3 4 6 8 0人。2 0 0 5年,全乡工农业生产总产值近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9 5 0元。成就 木塘垸乡是农业大乡,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主产棉花、水稻、油菜、柑桔,尤其盛产优质棉,优质棉覆盖率1 0 0%,单产1 2 5公斤,产量3 5 0 0吨,曾被省政府评为“棉花高产竞赛先进单位”,是桃源县棉花主产乡,常德市八大产棉乡之一,素有“银木塘''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