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福堂乡:
历史沿革 乐福堂原系穷山僻野,一铁匠居住于落灰厂,初名“落灰堂”。后谐音改为乐福堂,寓“快乐幸福”之意。解放初期,分为8个小乡。1956年合并为乐福堂乡。1958年是先进人民公社一部分。1961年体制调整时,以驻地命名为乐福堂公社。后并入寿雁区。1971年公社迁驻富头村,仍用原名。1984年改为乡。概况 全乡总面积76.4平方公里,耕地969.6公顷,林地4250.5公顷,4169户,16873人。紫金山盘亘境北,全境属山区。地貌特征是山高、山多,山谷深、坡陡、平地少,山林资源丰富。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平地较肥沃,盛产水稻、甘蔗、烤烟、花生、茶叶、杉木、马尾松等。境内月头源河和龙村河汇入洑水。有道县至乐福堂公路通往县城。乡年工农业生产总值7875万元,年财政收入44.2万元。教育旅游 乡内设有中学1所,小学8所,医疗机构21个。境内层峦叠嶂,溶岩发育,多溶洞、石林、地下河、风景秀丽。有名胜古迹“中郎岩”,圳头村汉龙平侯熊尚墓,墓碑并石兽高九尺、厚八寸,立于汉献帝二十一年。辖区概况 【富头】Fùtóu
从东洲山分居,初名埠头。解放后,生活逐渐富裕,1958年改为富头。村委会驻富头,辖5个村民组。总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43.6公顷,198户,90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