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城镇:
1、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林城镇 春秋时,吴国在这里筑有两城,因两域相依,故名林城。镇内山亩竹墩,系新石器时代古遗址。现为电炉生产基地。区域概况 林城镇地处长兴县西南,由原三乡一镇(原天平乡、畎桥乡、太傅乡和林城镇)撤并而成。东临雉城,西倚泗安,南接安吉,北连小浦。境境内资源广博,龙山、午山山脉蕴藏了亿吨优质石英石和白泥资源。境内自然资源广博,龙山、午山山脉蕴藏了亿吨优质石英石和白泥资源。全镇总面积128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581个承包组),4个居委会,人口5.8万。交通状况 林城交通发达,区位优势突出。318国道、宣杭铁路穿境而过,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在林城设有互通口;水路方面,有长兴港和泗安港横穿境内,是华东地区的“黄金水道”。距沪、杭、甬、苏、锡、常等大中工贸城市均在2小时车程左右。经济状况工业经济 林城坚持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立足传统优势,发展新兴产业,通过多年努力,形成了以非金属矿业、电炉制造、新型纺织、农产品加工等四大产业为主的特色工业经济。2005实现工业总产值20.1亿元,增长6%,其中17家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2.39亿元,增长18.3%,技改投入2.62亿元,增长13.9%。农业经济 林城也是一个农业大镇。全镇拥有双万亩梅花基地、万亩特种水产基地、千亩花卉苗木基地、2千万羽家禽养殖基地等。200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11亿元,增长14.8%,农民人均收6888元,增长23%。同时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为基础,2005年培训、引导农村劳动力2319人向二、三产业转移。2005年该镇共有6个红梅基地,共有红梅10800亩,全镇共有6000余人从事红梅产业。去年共销售红梅10万多枝,产值达到5000万元左右,2006年将新发展3600亩红梅。民俗文化 百叶龙 百叶龙[1],顾名思义,由“百叶”构成。而此叶却非一般的树叶、茶叶,乃是一瓣瓣荷花的粉红花瓣组成。那一瓣瓣粉红娇艳的荷瓣,组成一朵朵硕大的荷花,一朵朵硕大的荷花,串成一条条冲天而起的巨龙,那冲天而起的巨龙,在青翠滴绿的荷叶组成的绚丽云彩的簇拥下,府仰翻滚,时而奋勇冲霄,体现无畏的力量,时而婀娜缠绵,表示有情有义的襟怀,给人以美不胜收的艺术享受。百叶龙具有160多年的历史,源于长兴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反映了中国传统龙的精神,寄托着百姓对吉祥升腾的期望。百叶龙曾五赴京城,二进中南海,出访过新西兰、韩国、法国以及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荣获全国第十届“群星奖”金奖,“华夏一绝”民间表演艺术大赛金奖等佳绩。下庄吉祥狮 1956年参加浙江省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并获一等奖,与“百叶龙”双双选中参加全国音乐舞蹈汇演,受到京剧大师盖叶天的赞赏和指导。1959年赴杭州参加国庆10周年踩街活动,又应邀到上海、金华、绍兴巡回演出40余场,影响广泛。1999年获湖州市民间艺术大赛二等奖,2002年参加第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2003年获长兴文艺汇演一等奖),为中国民间艺术走向世界争得了荣誉。荣誉记事 改革开放以来,林城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各项经济指标保持连年快速增长态势。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23.21亿元,财政收入突破3000万元,在全县“16+1”综合考核排名第6位。近年来,林城镇先后获得“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浙江省电炉之乡”、“浙江省青梅之乡”、“浙江省教育强镇”、“湖州市卫生镇”、“湖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长兴县‘六好’乡镇党委”等荣誉称号。旅游资源林城梅苑 长兴林城梅苑位于长兴县西部,是省级长兴县青梅双万亩园区,现经营总面积已达4600亩,集旅游、观光、生产为一体。
通过以林城梅苑为依托,开展培训和引导,林城镇的梅花种植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镇拥有以红梅为主的梅花基地6个,总面积2668亩,主要分布在观光园区、周吴村、连心村区域,拥有新梅花品种60多个,总量达40多万株,主要新品种5个:玉蝶、美人梅、南京梅、绿萼、长兴红梅,每年销往各地的梅花仅红梅一项就达10万株以上,产值5干多万元。 林城梅苑设施配套齐全,园区环境优美,各观赏景点都设有介绍标识牌,并建有多个景点:林城梅苑入口、观梅亭、忘归亭、园区公交车、梅苑雪景、红梅基地、青梅基地,梅林盆景、园区农家乐等。东晋太傅谢安之墓 谢安[2](公元320—385年),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陈郡谢氏家族是永嘉之乱中随元帝东迁渡江的著名世家大族。谢安的伯父谢鲲在西晋末年曾是东海王司马越的相府参军,过江后死在豫章太守任上,他也是“江左八达”之一。东晋初,谢安的父亲谢裒,官至太常卿。谢氏的地位因鲲、裒兄弟的业绩而不断上升,但真正创造家族辉煌的却是谢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