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锹乡:
基本介绍 三锹乡位于靖州苗族侗族自治西部边陲,东临本县铺口乡,南抵藕团乡,西与贵州锦屏、黎平县毗邻,北与本县大堡子镇交界,东北与坳上镇相连。面积174.2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92%。辖8个行政村,46个村民小组,其中苗侗人口占总人数的99%,乡政府驻枫香。
三锹乡位于靖州苗族侗族自治西部边陲,东临本县铺口乡,南抵藕团乡,西与贵州锦屏、黎平县毗邻,北与本县大堡子镇交界,东北与坳上镇相连。面积174.2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92%。辖枫香、元贞、地笋、小榴、南山、菜地、地妙、凤冲8个行政村,46个村民小组,6800余人,其中苗侗人口占总人数的99%,乡政府驻枫香。境内高山横亘,沟壑纵横,南部有天龙山及与藕团乡交界的三扒界、大山头,东北部有与坳上镇接壤的九龙山,海拔均达1000余米。恭水纵贯中北部,南部为大由溪发源地。全乡资源丰富,有耕地11237亩,其中水田9432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红薯等,年粮食总产量3400吨左右;有林地255000亩,其中用材林228535.5亩,经济林5571亩,林木蓄积量650000立方米,人平达942立方米;年林业总收入达280万元,成为全乡主要经济支柱。从1991年开始,全乡普种天麻、茯苓,三锹成为靖州重要的药材基地。工业主要有木材加工、竹制品加工、大米加工等。发展思路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三锹乡党政一班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领导致词大精神和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扎实做好党在农村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以来,三个文明建设连续三年排名全县各乡镇第二;2006年以来,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红旗单位,综合治理工作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安乡镇”荣誉称号。以苗族歌鼟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在20年县庆典礼上,我乡的苗族歌鼟表演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一致好评,并多次代表县里参加北京、西安、长沙的展演活动。虽然我乡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群众的期望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将继续发扬锐意改革、顽强拼搏的精神,牢记党的宗旨,不辱使命,团结一致,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明年的财政工作,对加快我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挖掘财政收入增收的潜力 以山林为依托,大力发展畜禽、药材、速生丰产林等基础财源。以产品精深加工为重要环节,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路子,促进乡域经济发展,夯实财政增收的基础。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的力度,增强乡财政实力。把握服务发展的重点和着力点 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必须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支出放到财政支出的首位,切实加强薄弱环节投入,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二是支持农田水利设施维修,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继续落实好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积极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四是加大对民族文化、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找准财政改革的方向和切入点 一是及时跟踪上级政策,积极应对财政体制调整。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我县财政计划于2008年进行县乡体制调整,因此,我们要做好调查研究,认真测算有关数据,掌握工作主动权。二是抓好财政各项改革,规范收支管理。进一步深化预算改革,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平稳过渡;深化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从项目、票据、缴款、使用、监督等方面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提升财政管理水平。自然资源 境内高山横亘,沟壑纵横,南部有天龙山及与藕团乡交界的三扒界、大山头,东北部有与坳上镇接壤的九龙山,海拔均达1000余米。恭水纵贯中北部,南部为大由溪发源地。全乡资源丰富,有耕地11237亩,其中水田9432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红薯等,年粮食总产量3400吨左右;有林地255000亩,其中用材林228535.5亩,经济林5571亩,林木蓄积量650000立方米,人平达942立方米;年林业总收入达280万元,成为全乡主要经济支柱。从1991年开始,全乡普种天麻、茯苓,三锹成为靖州重要的药材基地。工业主要有木材加工、竹制品加工、大米加工等。[1]行政区划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