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城镇:
历史沿革 黔城镇属建制2200多年的历史古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镡成县,唐代易名龙标县,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置黔阳县。新中国成立前, 一直是黔阳县治所在地。1949年县治搬迁安江后,黔城改为乡级镇,1960年改为建制镇。1997年国务院批准原黔阳县与洪江市合并,成立新的洪江市,市治设黔城镇。199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黔城镇与黔城乡合并,设立新的黔城镇。政区划分 全镇辖小江、均田、莲塘、株山、百丈、东山、大田、长坡、渔塘、高桥、柳溪、水沅、板桥、兰花、桃源、金牛、铁坑、倒水湾18个村,1个农科队,5个居委会,191个村民小组,33个居民小组。人口 全镇总人口54000人(含流动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23000人,占总人口的42.6%。自然特征 全镇坐落在低山丘陵地带,位于沅水和氵舞 水交汇处,海拔为195—205米,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素有“楚南上游第一胜地”、“湖南西部文化重镇”、“湘黔边陲经贸重镇”之称。全年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7.30℃,最高39℃,最低-3℃,年降雨量1359毫米,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自然资源丰富,是发展城市、兴建工厂的黄金地段。资源特点 全镇耕地面积约2078公顷,林地面积约7963.2公顷,境内富藏煤、金矿、陶土、耐火粘土等多种工业原料,水能资源蕴藏丰富。主要产业 由于市治搬迁黔城,黔城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境内规划有工业园区,分别是百丈新材料工业区、玉皇阁工业区、株山食品医疗工业区。目前镇内有各类工商企业900多家,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4项。黔城先后被评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经济百强镇、湖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湖南最具文化乡镇、怀化市唯一的湖南省小康示范镇等。其中培新有限公司、牛头湾民营经济示范区、高级竹地板厂、五氧化二钒厂等已成为全市的骨干企业。黔城小城镇建设中以集散农产品为主的商贸经济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全镇种养加工业已初步形成了规模经营。葡萄、反季节蔬菜、草莓的种植面积已形成规模,种植面积占全镇稻田面积的15%,占全镇农业总收入的30%。2005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61803万元,镇级财政收入3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1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800元。交通通讯 黔城镇交通便捷,距湘西交通枢纽怀化市仅40公里,枝柳铁路穿境而过,目前设有客货站3个,仓储设备齐全;209国道纵贯全镇,并有湘桂、洪黔、安黔、双芷等交通要道在此相联;沅、舞水此交汇,沅水常年可通航20吨位以上的航船;离芷江飞机场仅40公里。黔城防洪堤长1380米,总投资3008万元,防洪能力为20年一遇。全镇已开通数字程控电话、移动通讯业务,全镇通电话村达100%。科教文卫 全镇有中学3所,小学15所,幼儿园9所,民办学校4所,各种培训班20余个,有龙标书画研究会、古城文学社、老年腰鼓队、文武学校龙狮队等8个民间文化团体,医院3所,电视收视率100%。风景名胜 新市治黔城是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城之一,2002年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嗣后又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现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有明清时期的南正街、钟鼓楼、万寿宫、状元桥、老县衙、宝山书院、龙王庙、老爷巷、赤峰塔以及被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的芙蓉楼等40多处。其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黔城古城有8大景观,分别是龙标耸翠、赤宝晴霞、狮滩渔网、鸬鹚春限、蟠龙晓霁、虎山夜月、牛坡樵唱、柳溪烟雨。沅氵舞 水沿岸风光秀丽,每年有数万游客前往黔城旅游。“北影”、“八一”、“上影”、“峨嵋”、“潇湘”等6家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8家电视台多次在此拍摄电影、电视剧。新的市治城市建设规划中,将黔城定位为生态、旅游、文化城。#bk-album-collection-box-1447976{width:687px; height:228px; border:1px solid #C6E1F5; border-top:2px solid #268BD7; margin-bottom:30px; overflow:hidden;}
.bacb-head{height:28px; background-color:#F5FBFF; padding-left:10px; position:rel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