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鼻镇:
历史人文 马鼻镇汉禅寺
明代筑有防倭城堡,戚继光率部在此全歼倭寇。马鼻镇因海边有一叠岩石酷似骏马的鼻子而得名。自宋至清属五贤乡保安里和建兴里。民国初为第六区。民国24年编查保甲分设马鼻、赤石、拱头、巽北4个联保,属第三区署。民国29年改为马赤乡、拱透乡和巽北乡。民国30年巽北乡划属罗源县。民国33年马赤与拱透合并为马透乡。民国35年1月改名所南乡。新中国成立初为第六区驻地。1955年改名马鼻区。1958年7月撤区建乡并析出官坂和长龙乡;同年9月成立马鼻人民公社;1960年1月官坂公社并入(1961年6月又析出)。1984年撤社建乡。1990年9月析出透堡乡。1992年8月改为镇建制。马鼻历史上人才辈出,曾出过1名武探花、9名进士、7名举人、30多名贡生。交通状况 马鼻镇交通便捷,201省道、温福铁路纵贯境内,北距罗源县城30公里,距罗长高速公路罗源出口32公里,距104国道相30公里,南距连江县城45公里,距沈海高速公路连江出口43公里,距104国道45公里,与温福铁路透堡车站相距5公里。气候物产 马鼻镇气候优越,全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温度22度,无霜期320天,马鼻镇特产年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马鼻镇是连江县粮食作物的生产区,粮食物作以水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甘蔗等;主要水果有驰名海内外的马鼻蜜桔,荔枝、葡萄、柑等;海水养殖产品有大黄鱼、真鲷、鲈鱼、命鱼等;拥有5000亩的紫菜海带养殖基地,以及牡蛎、蛏等滩涂养殖基地10000多亩,素有海上田园之称。经济发展 马鼻是县内第二大冲海积平原,耕地肥沃,滩涂面积75110亩,居全县之首。马鼻镇经济素有“小粮仓”和“牡蛎之乡”美称。特产蜜橘,驰名海内外。盛产牡蛎、大弹涂鱼、泥蚶、珠蚶等畅销省内外,蛎干尤为出名。改革开放后,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加快,农业基础进一步加强,养殖业迅速发展,乡镇企业蓬勃兴起,马鼻镇经济实力明显增强。1995年马鼻镇耕地面积15347亩,粮食总产11116吨。水产品产量9529吨。肉类产量2859吨,为全县之冠。蔬菜产量10200吨。农村社会总产值2.61亿元。乡镇企业621家,总产值13794万元。出口商品交货总值1050万元。镇财政收入20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50元。 马鼻镇位于连江县东北部,是罗源湾腹部一个中心集镇。土地面积40.2平方公里,辖有14个行政村,人口4.3万人。2000年马鼻镇社会总产值达5.46亿元,比增13.2%,工农业总产值2.9亿元,比增11.9%;乡镇企业总产值4亿元,比增17.9%,水产品总产量33600吨,比增12.7%,粮食总产量12060 吨,农民人均纯收入4030元,净增3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