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
简介 御临河,原叫太洪江。长江岸的太洪岗,渝北区的太洪场(原太洪乡并洛碛镇),都御临河-箭沱湾 - 天下美景源于太洪江之名。御临河顾名思义,御,是与皇帝有关的事。临,即到达或靠近的意思。笔者生长在御临河附近,听见过许多故事传说,但御临河的来历只有一个,就是建文帝曾到过这条河。
建文帝,乃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1398年朱元璋病逝,21岁的朱允炆继承了祖父的皇位,改年号为“建文”。建文帝即位后,便推行“宽政”、“减赋”、“锐意削藩”。由于“削藩”策略失误,而失去帝位。历史上有“自焚”之说,有“出亡”之说,成为明史第一大谜案。历史记载 从《明史纪事本末》中看到,在建文帝由密道逃出南京后,有“西游重庆,东到天台,转入祥符,侨居西粤”的说法。说明建文帝逃亡到重庆,就有可能到达过太洪江,也就会有御临河的传说。御临河与建文帝 相传,建文帝一行从南京逃出后,沿长江而上,一路东躲西藏,于公元1406年5月,逃至重庆江北太洪岗。取道进入太洪江,走到“沱湾”已疲惫不堪,见得此处峡谷深深,汹涌澎湃的河水从峡谷冲出,两岸峭壁,树木参天,是一处隐藏避难的好地方。此时,建文帝对复位之念抱以绝望,于是吩咐将士,把兵器弃于“沱湾”,由此更名为“箭沱湾”(现在箭沱村的来历)。马匹放于大山,由此得名“马岭坪”(今五宝镇驻地)。见五堡大山有“五堡”环绕是“宝地”,令部分将士隐居于五堡山,后人便将“五堡场”改为“五宝场”,就是如今的五宝镇。 在五宝镇大树村15社,有座川祖庙(已作民房),面朝御临河,据当地人说,“川祖庙”以前叫“驿龙庙”,建于明朝时期,相传建文帝逃亡时在此庙内隐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