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203高地景区:
日俄战争中的203高地攻坚战203高地的争夺 203高地(2张) 日俄战争是20世纪初日本与俄国争夺对朝鲜与中国东北控制权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这场混战因旅顺战役的惨烈程度空前而成为名副其实的恶战,而它的惨烈又是在203高地争夺战中表现出来的。为了胜利,日军指挥官乃木希典上将置己方官兵性命于不顾,一味蛮干,强令他们不断进行近乎自杀的强攻猛打,以巨大的伤亡来消耗俄军,最终赢得了胜利。对于乃木希典们来说,这样的胜利是功勋的标志,但其代价是一片废墟和10万亡灵。战争狂徒视生命为草芥,使和平成为奢望。初战203高地 1897年12月,俄国海军进入了中国东北港城旅顺,接着,强行向清政府“租借”了这里,并在此建立了俄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经过几年的建设,俄国人在旅顺修建大批坚固的水泥工事,配备了大量的火炮和机关枪,整个旅顺俨然成为一座固若金汤的堡垒。而这座堡垒的制高点就是203高地,它位于旅顺的西北部,俯视着港口和全城。203高地1904年2月8日,日俄战争打响。按照日军的战略部署,攻占旅顺是整个军事行动的重中之重。日本认为,只要旅顺还在俄国人手中,俄军舰队就随时威胁着日军的海上交通线,因此,必须将它夺下。5月31日,在占领大连而获得了新的补给基地后,日军加速向旅顺逼近。为了尽快攻克旅顺,日军统帅部特地调兵遣将,成立了第三军,由以骁勇著称的乃木希典出任军长,担纲主攻旅顺。这个军由第一、第十一两个师和3个炮兵联队组成,配备有攻城用的重炮。到8月中旬,日军在旅顺城下部署了6万军队和包括198门11英寸口径的攻城炮在内的各类火炮400门以及72挺机枪,完成了包围旅顺的工事和阵地的修筑。与此同时,由52艘战舰组成的日本舰队也紧紧地封锁住了旅顺的港口。在大连失守后,沙俄政府严厉警告俄军满洲军总司令库罗帕特金将军不能将旅顺丢失,因为旅顺的丢失将使俄军陷入几乎不可逆转的绝境。为了改变旅顺俄军的处境,库罗帕特金下令以一个军的兵力支援旅顺。然而,6月14日,该军在与负责阻击俄援军的日军交战中大败而归,这使得旅顺俄军陷于更加孤立的境地之中。到7月底,俄军丧失全部城外防御阵地。当时守军的力量是人员4万人、火炮646门和62挺机枪。库罗帕特金的对策是死守旅顺,等待援军前来解围。
在旅顺城下,疯狂的两军都发誓要不惜一切代价打败对手,日军将旅203高地风光系列一(11张)顺的得失视为整场战争成败的关键,而固守城池的俄军则身处背水一战的境地,因此,他们在这里的争夺从一开始就非常激烈。俄军虽然屡屡败北,且战且退,但是,他们凭借坚固工事所进行的顽强抵抗给进攻的日军造成惨重伤亡。在旅顺外围南山争夺战中,日军耗费了一天,才以死伤4400多人的代价攻克了这个弹丸之地。当这个伤亡数据送达日军大本营时,H军将领们大吃一惊,以为前线报告有误,可能是因笔误而多加了一个零。从表面看,在旅顺城下,日俄两军的实力相差无几,各有所长,双方的官兵也都是以凶猛与顽强而闻名,但是,两军的作战计划则相反。日军实行的是主动进攻的战略战术,而俄军执行的则是被动防御的作战方针。更大的差距还在两军主帅身上。乃木希典是日军的著名常胜战将,身经百战,一向以拼杀凶猛而著称,是日本对外战争的急先锋。而担任旅顺防御的俄军主帅斯捷塞尔将军则是平时养尊处优的常败将军。在斯捷塞尔丢失了一连串城外阵地后,心急如焚的库罗帕特金下令由斯米尔诺夫将军接替斯捷塞尔。可是,斯捷塞尔隐瞒了这份任命电报,以致斯米尔诺夫是在战后才知道这次“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