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璜镇:
省璜镇“七星岩”景区一景乡镇简介 辖区面积116.7平方公里,山地面积10.8万亩,耕地面积2.34万亩。截止至2009年,辖2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5445户农户,20183人,史称盖里平,八、九、十都,合龙乡、省璜乡,2000年12月设立省璜镇。横贯闽清的梅溪源头位于境内;始建于宋代的八都“合龙桥”是福州市唯一保留完好的古代桥亭,烟波浩渺的全县最大的岭里水库相映光辉。全镇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势头强劲。[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省璜镇的东部、西北部为沙埔,耕地较少,省璜镇蛤苗丰收竹屿口港内各村以沿岸滩涂渔业生产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然进行了耕地开发,但农田常受风沙的侵害。1960年竹屿口围堵后,原霞屿、东屿、洋潮屿等岛屿错列其间的竹屿内港变为陆地,增加1万多亩土地,并在西部的沙埔上,种植起一条长4000米、宽约1000米的林带,农田得到保护。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大批移民移居海滩地,进行盐碱地改良,兴修水利,使海滩地成为闽清县的重要产粮区,同时也是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 省璜镇农业生产水平居闽清县之首。1982年粮食总产量3505吨,占闽清县粮食总产量的17.3%,蔬菜产量1479吨,花生产量571吨。80年代以后,大力拓展渔林副业,拓展西部的滩涂养殖,养殖花蛤、文蛤,以产蛤苗闻名。乡村工业迅速发展,建有采石场、建筑工程队、电线厂、木工厂、毛纺厂、造船厂,砂石加工业、房地产业发展较快。1995年省璜镇有乡村工业70多家,1995年省璜镇农村社会总产值692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401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312万元。粮食总产量4509吨,居闽清县首位。乡镇面貌 完成集镇地形测绘,认真编制全镇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论证,并形成初稿。多方筹措资金,重点实施了127县道省璜段路面和省璜集镇主街道路面改造,岭里村内道路硬化,合龙桥流域河床拓宽防洪堤建设,菰平水库、山边拦河坝、和平防洪堤加固,集镇垃圾处理场修建,10个村的家园清洁行动,4个村的人饮工程建设。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村镇面貌有了较大的变化。[2]管辖地区 辖省璜、下坂、山边、建功、和平、上云、王洋、官洋、太原、炉前、横溪、谷洋、谷口、佳垄、凤池、前峰、玉水、岭里、三新、塘下、良寨、际峰、柴岭、省璜、洋里、璜兰26个行政村。[3]历史沿革 1958年成立省璜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