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城镇:
乡镇简介 总面积4.75平方公里,耕地550亩,森林3400亩,辖5樟城镇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行政村,总人口3.05万。年产销薯苗2500万株以上。主要的旅游和人文景观有塔山联奎塔和三元祠。地理特征 镇四面环山,大樟溪、清凉溪从本镇汇合后穿城而过。年最高气樟城镇温为40.9℃,最低气温为一5℃,平均19.5℃。年均降水量为1492毫米。历史沿革 自本县建县以来,樟城镇一直是历朝县治所在地。樟城镇清朝和民国时期曾以“双溪镇”、“鹤皋镇”为名。民国末期的鹤皋镇属县区,辖4保。建国后改为城关镇,属一区。1955年属城关区,1958年属城关人民公社城关管理区,1961年单独设镇。1981年改名为樟城镇。经济概况 镇内农民以种植稻、果和蔬菜为主。有耕地923亩,农业机械总动力为4868千瓦。1987年粮豆总产量为423.45吨(亩产299公斤);播种蔬菜344亩,种植水果100亩樟城镇。农业总产值50.38万元。镇办企业主要有木器制作、食品加工、工艺美术、机械修造、建筑等,1987年工业总产值为446.3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9.8%。乡镇概况 解放前的鹤皋镇,主要居民区为沿大樟溪北岸一线,樟城镇街道窄小破旧,建筑多为二层以下的土木结构。建国后,人民政府扩建、改建了旧街道,开辟了新街道,使镇内主要街道增至17条,同时修建了环城石板公路、水泥主街。四向建起了4座大桥——东有长230米的混凝土永泰大桥,南有长116米的人民大桥,以及北门桥、西门桥等,大大方便了镇内、镇外的交通。大街两侧4层、5层的楼房如雨后春笋,日新月异、鳞次栉比;商店左连右接,市场物品繁多,各业昌盛,生机盎然。
由樟城乘车,可直达福州及闽清、德化、莆田、仙游、福清等邻县,交通甚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