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条乡:
历史沿革 清朝时,柳条乡为奉天昌图府管辖。光绪七年(1881年),郑家屯设分防主柳条乡薄,隶属于奉天昌图府康平县。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双山设安垦局,1913年,设立双山县,当时柳条乡是两个村,即风包坨子村和小白村。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柳条乡由伪满双山县管辖。1940年双山、辽源合并为双辽市后,柳条乡仍为风包坨子村和小白村。1945年光复后,国民党设丰宝村公所,归双山区管辖。1947年双辽解放,柳条乡划为双辽市第四行政区管辖,下有20个行政村。1956年撤区划三个小乡,即柳条乡、通德乡、公安乡。1958年9月,双山人民公社成立,柳条乡改名为丰巨管理区。1961年,柳条乡由双山公社划出,成立柳条人民公社。1983年,改柳条人民公社为柳条乡,生产大队随即改为村。全乡辖15个行政村、72个自然屯。人口民族 柳条乡有史以来,就有汉、蒙古、回、朝鲜、满5个民族在此繁衍生息。1995年末统计,全乡人口15738人,其中汉族15603人,蒙古族84人,回族2人,满族45人,朝鲜族4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左右。自然环境 柳条乡地处东辽河下游,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境内土质分为柳条乡3类:东辽河岸边的5个村为黑钙土、黑粘土;中部5个村为盐碱土;北部5个村为沙质土。
柳条乡南北长17.5公里,东西宽12公里,总幅员面积1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6612公顷,林地面积1600公顷。东辽河在境内流程达7.5公里,流经5个村。基础设施 1979年,柳条乡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0年代初期全乡粮食产量仅为20万吨左右,人均收入600元左右。1995年粮食产量一跃上升到近30万吨,人均收入达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