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太镇:
交通运输 交通便利,303国道,四梅线,四白公路,沈平线全部通过镇内,可以在本镇直达四平和梅河口及沈阳、天津、北京等大中城市,为铁路枢纽中间站,西达四平,东至梅河,并且具有货运干线可达大中城市。社会经济 泉太镇位于东辽河下游河畔,多为丘陵、半丘陵地形,地质肥沃,耕地面积51405亩,年粮食产量5155.9万斤,盛产玉米、大豆、水稻、柞蚕、香瓜、大棚、蔬菜为远近闻名的绿色食品。行政区划 泉太镇辖德义、德丰、德仁、德智、三树、马良、六马、黎明、长西、杏树、新农、大顶、老营13个村。历史沿革 清朝初年为禁垦围场,属乌鲁里围。同治元年左右人们来此休养生息,进行垦荒和狩猎。建县初为西宁保,浴池社……【泉太镇过去地名为啥叫“六马”】 在辽源市有很多老年人,至今还都把东辽县泉太镇叫“六马”,很多青年人却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现简介如下。
据当地的老人讲,清末开荒占草的时候,有姓罗的第六户人家到这里开荒种地。在那刚刚开荒占草的时代,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只有六户人家,都觉得零散居住不安全,不如集中在一起居住好。六家一核计,为了能互相照顾,能在这里安全的生活,就一块在今天泉太镇六马村二组那里,盖了六个马架子(房),彼此相邻地住在这个地方。因在这六户当中罗家来的最早,而在六户当中有三户姓罗,姓罗的多,他们就给这里起名叫“罗家街”。当年罗家街共有六户人家,有男12人,女9人,共计21口人,是一个不大的开荒的居民点。不久,在他们周围比较远的地方,也出现了一些开荒占草的居民点。当时,在这一带居住的开荒户用的生活日用品,都得绕山岭到“大疙瘩”(辽源)去买。而罗家街所处的地理位置,又正是上大疙瘩的必经之路,人们看见在那里有六个马架子,就都给他们那里叫“六马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