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镇:
地理气候 景山镇地势西高东低,镇内主要河流景山镇有西南岔河、小西北岔河、大西北岔河3条河流,由西至北呈扇形向东汇集于马家店附近,流于那尔轰河,流域面积2.5平方公里。域内山峰五斤顶子是那尔轰河与珠子河的分水岭,那尔轰河由西向东横贯其中。镇辖区内以杨岔河为界形成两个气候区,东部属中部冷凉湿润区,属于中部冷凉湿润区,年有效积温2200~2300度,无霜期110~120天,年降水量700~750毫米,气候特点是四季明显,春季温度变化较大,冷暖干湿无常,多偏西北风;夏季酷热短暂,多局部暴雨;秋季凉爽,多晴朗天气,受寒流威胁严重;冬季漫长而寒冷。西部属龙岗山脉寒冷过湿区,无霜期为100天左右。自然资源 景山镇森林面积270.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0.3%。经济植物有天麻、五味子、刺五加、核桃楸、兰腚忍冬、八角枫、蒙古松、木耳、红松、木通等。珍贵稀有经济植物有山参、猴头蘑、手掌参、半翅目虫草等。野生经济动物有獾子、狍子、狐狸、刺猬、马鹿、黑熊、獐子、野猪、野鸭、林蛙等。境内土质肥沃,土壤种类属黑黄土、腐殖土。特色产业 兴隆村是贝母种植大村,全村80多户农民共种植贝母108亩,但真正
景山镇懂得贝母种植技术的却寥寥无几。因此,在镇里的帮助下该村成立了中药材合作社。为了使农民的贝母种植的更加规范达到高产,镇领导特地邀请了县科技局、农业局、农科所、特产研究所的专家们,针对贝母种植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面对面地为农民指导服务,解决生产关键技术问题。为使科学技术深入人心,专家们还免费发放给村民大量的科技丛书、实用小册子和种植技术光盘,深受农民的欢迎。新农村建设 一是以生产发展为要务,发展特色产业。结合本地实际,依托资源优势,按照已经具有的产业发展基础,着力在做优养殖业、做活特产业和做大劳务经济上下功夫。全镇目前肉羊存栏2400只,肉鸡养殖15万只,鹿存栏1700头,猪存栏2800头,牛存栏2580头,狐狸、獭兔、貉子等其它经济动物存栏1000只(头)。培育并推进了西南岔村肉鸡养殖基地发展,全村肉鸡养殖20户景山镇15万只;壮大了景山村养羊基地,全村肉羊养殖500余只。以食用菌和中药材种植为主,大力发展全镇种植业,景山镇食用菌种植60万袋120余户,贝亩、细辛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00余亩,林下参100公顷,红松果材林130公顷。其中,三角村北五味子种植面积达到100余亩;景山村贝母种植面积80亩、红松果材林860亩;西南岔村食用菌种植30万袋60余户,贝母种植面积达到100余亩、林下参500亩、林下五味子260亩。景山镇农村劳动力转移达到1230人,其中景山村380人、西南岔村370人、三角村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