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郢乡:
简介 找郢乡隶属于安徽省 蚌埠市 怀远县,该乡是贡米之乡,位于怀远县城西南15公里。该乡东临淮河,背靠茨淮新河,225省道从境内穿过,找郢乡区域地图水陆交通十分方便。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3公里。该乡以农业为主,产小表、水稻、大豆等。乡办企业有粮食加工、建材等厂。[1]区域人口 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2]显示,该乡辖24个行政村,总人口8.13万人,土地面积10.9万亩。区域沿革 1951年设找郢乡,1980年改公社,1984年复设乡。1992年廖巷、岗庙两乡并入。气候 找郢乡找郢乡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明,以淮河为分界线。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南北相差2°C左右,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土地建设 找郢乡找郢乡在对废沟、废渠和滩涂地开发复垦的同时,运用市场机制,将复垦的土地以租赁、招投标的方式承包给农户个人,用以发展高效速生林和种植示范园地,使复垦的900多亩土地成为高效经济田。找郢乡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总体目标,实行耕地占用和开发复垦同步进行。找郢乡对土地开发项目进行了立项、开发和建设,截止2008年12月,找郢乡新增耕地15000亩,年增加农民收入1500多万元。 找郢乡土地后备资源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专项规划。在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上,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因地制宜,进行分类治理,分类复垦。农业发展 找郢乡为了降低农民劳动强度、减少生产成本,找郢乡全力推进农机下田作业。找郢乡有10多万亩水稻,过去稻产区农民育秧、插秧要在水田里“糊”一个多月,大米好吃、栽秧难的实际问题,压的当地农民喘不过气来,眼下县农技、农机部门联手推广水稻直播技术,30多台大型播种机,就把3万多秧农从水田里解脱出来。唐庙村农民唐敏指着一块刚刚播完的稻田对记者说,现在种水稻只要把稻种、肥料送到田头,夏种的农活就忙完了。陈集乡是旱季作物产区,过去肥料要人工播撒、种子靠人力点种,一到夏种时节,家家关门上锁,大人、小孩齐下手还怕误了茬口。推广大型农机播种技术后,一人就能担起全家人的农活,还有空闲做点别的工作。乡亲们说得好,轻轻松松种庄稼俺农民种田再也不用脸朝黄土背朝天了。找郢乡农村的田头地边不见了人山人海、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过去遍地跑的手扶拖拉机“小铁牛”,如今退居“二线”成了拉化肥、送种子的专用工具。犁、耙、播种、施肥等多个生产环节的农活被这些新机器“一机独揽”,不但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也加快了耕作的进度。经济发展 找郢乡2007年找郢乡与全省其他15个县(区)一起站到了省旅游局的颁奖舞台上。几年来,怀远县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发展作为全县国民经济,特别是发展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和“打好除山牌、弘扬禹文化、舞好花鼓灯,唱响旅游戏”的发展思路,并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旅游经济强县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8年跻身“全国中部百强县”、2007年获授“安徽省旅游工作先进县”之后,怀远县今年又在创建全省旅游经济强县工作中衰现突出,获得了“安徽省旅游经济强县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旅游资源 白乳泉与千年白龟
白乳泉,座落在荆山东麓,梅涧南崖,径不过斗,清醇甘美,四时不竭,被誉为天下第七泉。泉畔有石记云:“唐正(贞)元中,(泉)随白龟流出”,故名白龟泉。宋元祐七年,苏轼携子游荆山赋诗志胜:“龟泉木杪出,牛乳石池漫”,后人遂用东坡诗意称“白乳泉”。斗转星移,沧海桑田。1998年,千年白龟在泉旁再现,“千古奇观映史实,太平盛世出白龟”,传遍海内外。龟乃祥和之物,白龟成了白乳泉一大奇观。游人有“到怀远不看白龟乃憾事”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