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太镇:
人口民族 2006年底,常太镇总人口40123人,其中农业人口38308人,非农业人口1815人。以
汉族为主,还有畲族人口800多人,回族75人,是莆田市少数民族最多的乡镇。历史沿革 相传古时有一朝代连年战乱,百姓备受兵匪骚扰,当地农民凭依山峦重叠,易攻易守地势,组织乡民抗御兵匪掳掠,保卫家园,取长治泰安之意,为莆田西门外崇业乡常太里,故名。民国时期,称为常太乡公所,后改设为莆田县渔沧、青龙、马口三个乡。新中国成立后,为莆田县第八区公所,1952年7月为莆田县第十四区,1955年9月至于1991年9月为莆田县常太区、常太公社、常太乡,1992年月10月为莆田县常太镇,2002年5月1日改为城厢区常太镇。气候特征 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20℃,平均日照时数1996小时,无霜期为330—350天,年降雨量1400—1900毫米,常年多为东南风,气候宜人,温暖湿润,终年鲜花争艳,四季佳果飘香。自然环境 常太镇地形上系一山间盆地,四周为低山、丘陵所环绕,中央地势较低,已拦截延寿溪成为东圳水库,库容量3.2亿立方米,水域面积17.7平方公里,水库是莆田市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水源。镇政建设 常太镇辖松峰、利车、照车、东太、东青、山门、汀洋、常太、侯山、坑洋、霞山、渡里、金川、马院、党城、顶坑、内东坪、外东坪、过溪、下莒、埔头、溪南、溪北、山坑、南川、洋边、长基、岭下28个村民委员会。交通通讯 常太镇距市区14公里,最近的松峰村离市区只有3公里,已建成环东圳水库40公里的旅游观光生态农业公路,2006年11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水泥公路里程达136公里。每日有客车20多辆直通莒溪、党坑、马院、洋边、东照片。全镇拥有程控电话模块局1个,接入网7个,目前电话装机容量达5800门。移动电话机站15个,并开通使用数字移动电话。程控电话可与国内1500多个市县和世界220个国家及地区直接通话。供水供电 集镇已建成日供水量500吨的自来水厂一座,可供1万人生活用水。有镇办装机容量4660千瓦时的院里水电站1座,年发电量1200多万度,并拥有35千伏的变电站一座。经济状况 2006年,常太镇农村社会总产值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00元。常太镇由于地处东圳水库之畔,乡镇企业发展受到制约,主要靠1万多名劳动力外出发展以食品加工、服装、理发、建筑等第二、三产业,年创产值1.5亿元。农业生产 常太镇现有耕地面积7090亩,其中水田3994亩,旱地3096亩。山地面积22.61万亩,人均5.9亩,开发种植水果8万亩,生态公益林8.4万亩,森林覆盖率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