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镇:
全镇概况 三和镇隶属于江苏省 海门市,三和镇区域地图位于海门市西郊,东以宋季河与海门市区分界;南与海门开发区、沿江渔场、种羊场相连;北与天补镇相接;西与通州市川港镇毗邻。西至苏通大桥8公里,南距海太渡口5公里。区内沿江公路、富江路、大港公路等五横四纵九条高等级公路贯通东西南北;进入市区唯一的内河航道——浒通河穿境而过;规划建设中的宁沪铁路纵向通过。1949年设三和、滨海、三民、路南乡,1957年合并称三和乡,后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4年设镇。2006年,全镇总面积36.5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30.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31公顷。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37个村民组,13163户,33796人。其中外来人口468人,非农人口1230人。镇村从业人员20702人。辖向荣、高北、兴隆、向民、高南、兄弟、桕生、大兴镇、岸角、洪北、自新、工农、培新、斜洪、和宏、太平、三和、社南、斗争、快乐、牛洪、近江、三南、横桥、沿江、创业、三民、志气、三圩、新沙、远征、创新、江淤33个村委会。地区生产总值15.6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6877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亿元。农业种植玉米、水稻、棉花、黄豆、赤豆、油菜等。特产薄荷、小辣椒。副业以种桑养蚕、水产养殖为主。企业有纺织、服装、皮鞋、毛条、发条、机械、轻工、印刷、化工、建筑、建材等行业。 [1]历史沿革 三和镇地处长江下游,原是一片汪洋大海。早在乾隆年间的二十年代(1736年—1756年)陆续涨出来了一大片沙滩,并命名为“裙带沙、大洪沙、玉心沙、复兴沙”。那时的裙带沙和玉心沙录属通州管辖;复兴沙和大洪沙录属崇明县管辖。乾隆33年(1768年)由江苏巡抚决定将以上四只沙划归海门直隶厅管辖。三和就在那时有这四只沙合组而成。当时有徐、杜、沈3家在此三和镇处开设小店,故取名三和。民国16年(1927年)夏,1957年合并属汇通区的三和、滨海、三民、路南4个小乡,建立三和乡。1958年建立三和人民公社,1983年复称三和乡,乡政府所在地上三和镇,1994年撤乡建镇,镇人民政府驻三和大港公路与南三公路交会处。全镇下辖33个村,367个村民组。2002年,全镇33个自然村合并为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37个村民组。区位优势 航空:西距南通机场25公里,南距上海虹桥机场90公里、上海浦东机场120公里,西距南京禄口机场200公里。
大桥:西距正在建设中的苏(苏州)通(南通)大桥10公里,东距崇(崇明)海(海门)大桥6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