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塘镇:
经济建设 白塘镇有乡镇企业107家,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达17家,支柱产业主要是烤鳗业白塘镇、服装、鞋业。常年粮食生产面积5500亩,其中抛秧1200亩,旱育秧1300亩,杂优率达60%,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今年旱稻种植面积5900亩,产量2700吨,亩产达458公斤,常年蔬菜生产基面积3000亩,其中无公害蔬菜2065亩,占常年蔬菜面积67%;花卉种植面积500亩;水产养殖生产基地17个,面积900亩,其中鳗鱼养殖450亩,今年自筹资金2300万元,投苗1155万元尾,预计产量1000吨左右;淡水鲈鱼等其他特种水产品产量约1100吨。农业结构 全面推广优良品种,早稻种植面积5500亩,其中抛秧1200亩,旱育秧1300亩。推广高产优质杂优品种白塘镇4025公斤,杂优率达60%,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实施基地型农业生产,引导农业由粗放型向经济效益型转变。拥有市级无公害蔬菜生产龙头企业——华林蔬菜生产基地2065亩,形成“基地+农户+科技+市场”的农业生产模式,安排劳动力就业460多人,近2000户的农民耕地得到稳定收益,其生产经营模式得到省委“四个专题”决策调研检查组的充分肯定;与福建农林大学等农业科研院校合作,建立显应村花卉种植、淡水养殖、副食品生产生态农业基地。涉及3个村,基地规模1200亩,形成6个种养区。增加农业基础投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建项目进入现场设计和招投标阶段,开展河道河沟清淤清障8000多米,全线加固维护辖区海堤10.74公里,投资31.6万元后宫水闸通过验收并顺利投入使用。逐步恢复水产养殖。上半年水产品总产量达2215吨,其中海水产品545吨,淡水产品1670吨,淡水养殖面积3050亩。白塘镇17个养殖场,自筹资金2300万多元,投鳗苗1155万尾,比去年增加投苗量30%。工业发展 继2002年规模经济比2001年增长44%基础上,2003年上半年仍然继续保持了16.41%的高增长速度。白塘镇上半年投入技改资金1838万元,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催生新的增长点。许多规模企业苦练内功,主动与国际接轨,按照国际惯例办事,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了减员增效的目标。目前,白塘镇有5家规模企业通过ISO9000认证,正在认证1家,通过药品企业GMP认证1家,同时通过了美国医药管理局SACCP认证。涵江区白塘镇以涵港大道、向莆铁路建设为契机,积极规划建设家具(木材)交易市场、果疏批发市场。连同已经初具规模的建材批发市场、汽车销售与服务市场、鞋机市场在内,白塘镇依托临港交通的便捷,不断密切工贸对接,着力建设的5大专业市场框架已定,建设正酣。作为滨海乡镇,白塘镇是涵江区发展港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厦公路、涵黄公路以及正在建设的南环城路、涵港大道、向莆铁路,以纵横交错之势贯穿全境。白塘镇积极挖掘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通过引导、重组、整合、转型等方式,积极在道路沿线培育能够直接对接并促进白塘镇产业发展的专业市场。鞋革服装、机械制造均是白塘镇的支柱产业,与此对应,白塘镇在福厦路沿线的埭里、安仁、周墩共3个村的道路两侧,培植形成鞋机市场,有32家鞋机专业销售公司,成为立足涵江辐射周边的闽中最大鞋机专业市场。2008年以来,利用涵黄公路、涵港大道对接湄洲湾北岸和平海湾,以及涵江南环城路打通兴化湾西北岸的广阔腹地空间,白塘镇的建材批发市场、汽车(含二手车)销售与服务市场日益壮大,其中以锦都装饰城、国珍建材为龙头的建材市场已成为闽中最大、品种最全的一站式建材装修专业市场。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家具(木材)交易市场,同样选址涵港大道旁边,项目征地300亩,依托陈桥、江尾家具专业村强大的生产能力,建成地区性的家具城。现代农业 白塘镇农业区位于莆田市东部,地处兴化平原正面,白塘镇属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环境适宜以热带、亚热带为特色的农业生产。区位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明显,是典型的城郊农业基地。人口4.2万人,白塘镇2002年白塘镇农业总产值1.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200元,镇财政收入2500万元。园区范围明晰,建设规模1.16万亩,集中连片,现有常年性蔬菜5500亩,季节性蔬菜4500亩。是全市六个现代农业示范乡镇之一,“九五”、“十五”期间被市政府定为“农科教结合示范乡镇”,2001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单位和农业科技工作先进单位。2000年开始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作为全区“十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发展之路,是园区“十五”农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莆田市蔬菜生产龙头企业——华林蔬菜生产基地,有常年性蔬菜基地4050亩,季节性生产基地3000亩,此外还有400户蔬菜生产户挂靠,面积4000亩,全部按照标准化生产。华林蔬菜生产基地产品90%以上销往北京、上海、深圳、福州20多具大中城市和俄罗斯、蒙古、朝鲜、日本、新加坡、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8000万元,出口创汇428万美元。2002年5月获得国家级无公害蔬菜标志证书,2003年6月,作为莆田市的视察点接受省委“四个专题”决策调研检查组的检查,受到检查组有关领导的好评。
园区内显应现代生态农业基地(2001-2010年)规划建设规模化的花卉及副食品两大基地,2000年以来已投资300万元进行农业设施建设和农田改造,目前正在发展的项目有:花卉品种生产;名贵花卉设施栽培;现代节水灌溉自动化工程;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等,这些为扩大蔬菜和花卉区域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奠定重要的环境基础。2001-2003年园区投入350万元进行中低产田改造,投入220万元对三八片3800亩土地的围堤进行加固并种上防护林;已完成所有基础建设项目的选址;与福建农林大学结成产研对子;承接省级科技项目6个,其中现代节水灌溉自动化调控技术全省首家实施,台湾蔬菜系列品种引进22种;促进了三十一家农户搞土地适度规模经营(50亩以上);并对农民培训达87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