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门镇:
忠门镇古称: 浮曦洲名起缘故 陈光大二年(568年)莆田置县后,境内地域一直归属莆田县管辖。忠门镇名起源于唐代的中门坊。唐贞元十六年(800年),四川推官莆人林蕴,不受节度使刘辟协从判乱的威逼,临刑不屈,于咸通十年(869年)得谥"忠烈"。其后,莆田知县鉴于林蕴后裔迁居浮曦洲,逐置中门坊于境,以旌表门闾。宋代,改坊建中门亭,以亭之东置新安里(今下忠门),亭之西置崇福里(今称上忠门)。自宋代以来,境内新安里、崇福里隶属崇福乡,里下设村坊。元代,村坊改设为社。明代,崇福乡改称第七区,清代沿袭明制。民国2年(1913年),废里建区,以中门谐音,新安里、崇福里合称忠门区,并一度成立忠门镇,忠门地名因而得称。解放后属忠门区、廿一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65年,东庄公社及湄洲公社析出后,境内区域相对稳定。1984年,忠门人民公社改称忠门乡,1988年改为镇建制。1997年11月18日,忠门镇行政区划调整为一镇三乡,即忠门镇、月塘乡、东埔乡、山亭乡。
忠门镇位于秀屿区南部,忠门半岛中部。辖2个居委会、8个行政村。莆文公路横贯镇境。居委会与村社代码 350305102:~001西埭社区 ~002王厝居委会 ~201后坑村 ~202柳厝村 ~203安柄村 ~204沁头村 ~205琼山村 ~206秀前村 ~207秀田村 ~208秀华村沿革 1958年建忠门公社,1984年改乡,1988年建镇。1997年,面积83平方千米,人口16.7万,辖联星、坂尾、月埔、双筶山、西园、前康、岱前、砺山、洋埭、东潘、柳厝、后坑、安柄、沁头、秀华、秀田、秀前、琼山、何山、东坑、前范、东埔、塔林、仑屿、霞塘、西山、度下、梯吴、西埔、东店、乌垞、山柄、山亭、利山、蒋山、港里、莆禧、东仙、文甲、西前、西埔口41个村委会和忠门、王厝2个居委会。 1997年10月27日,省民政厅同意莆田县忠门行政区划的调整,增设山亭、东埔、月塘3个乡。基础设施 全镇辖2个居委会、8个行政村,113个村(居)民小组,2006年底总户数7617户、人口348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