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典镇:
历史沿革 李典集镇源于清康熙七年(1668),有一李姓在镇上开李典镇设当典,享名洲地,时称李家当铺,故名李典。民国年间,为江都县第三区公所驻地,形成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江都县甲级市政之一。1956年3月,析江都西南境建立邗江县,李典划属邗江。1958年9月,邗江与扬州合并,改属扬州市。1960年4月,沙头与李典合并,称李典人民公社。次年10月,沙头、李典实行分治。1963年恢复邗江县,李典随属。1987年,经省政府批准,李典撤乡建镇,实行镇管村体制。2001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邗江县,设立扬州市邗江区,李典镇随属。2003年10月,区划调整,新坝与李典合并,设李典镇。经济综述 改革开放李典镇以来,李典镇已成为城乡经济发展的纽带,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全面推进。1988年7月,被省政府确定为沿江地区对外开放重点卫星镇。1993年被收录《江苏名镇志》中。2000年和2002年扬州市人民政府分别命名李典为市级新型小城镇和确定区域中心镇。2004年被中共扬州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社会治安安全乡镇;创建市级优美小城镇顺利通过市级检查验收。境内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2004年完成全社会总产值21999万元,国内生产总值72930万元,人均收入5610元。2005年,紧紧围绕“苦干三年打基础,实现李典新起跳”的工作定位,主攻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等,2008年实现经济总量为:26.91亿元,其中:工业产值为21.2亿元,农业生产为2.76亿元,服务业为2.95亿元,人均收入为6300元。社会事业同步发展,完成扬佘线李典镇区连接段水泥路改造4.2公里,年内通达工程12公里。新民、江洲住宅小区等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工业发展 李典镇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东郊,地处黄金水道长江北李典镇岸,与镇江隔江相望,北连328国道和宁通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的沿江高等级公路由西向东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70.45平方公里,总人口4万余人。随着沿江开发的大跨度推进,李典工业经济蓬勃兴起,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开发、园区建设和产业调整,全镇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富有特色的工业体系,拥有独资以上工业企业数百家,分为太阳能热水器、船舶修造、机械纺织、服装服饰、五金电器、包装制品、建筑防水等十多个门类,近600多个产品。产品中40%系为高新技术产品,50%与名优及出口产品配套,30%直接出口创汇。根据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李典镇被列为扬州市船舶产业基地,一批以大洋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船舶修造企业,正利用该处水域、滩涂最佳优势,加大投资,积极开发,初步形成以船舶制造为主的产业带。农业发展 李典镇位于李典镇扬州南郊,农业的发展紧紧围绕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以粮食、蔬菜、特水、果品、林业加工为主体的农业产业新格局。2004年全镇实现农业产值2.6亿元,其中:0.8亿元、多种经营1.8亿元、木业加工产值8700万元、粮食面积26000亩、油菜8000亩、蔬菜4000亩、特水养殖8500亩、果园500亩,农民人均收入5610元。
1、粮食:全镇现耕地面积3.6万亩,种植水稻3万亩,小麦1.8万亩。年产粮食2000万公斤,其中稻谷1.5万吨、小麦0.3万吨,油菜种植0.8万亩,年产油菜籽0.1万吨。稻谷、油菜籽多为自给,小麦为商品粮,2万亩中心生产区通过省无公害稻、麦、油生产产地质量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