浍南镇:
基本信息 浍南镇西与固镇县接壤;距蚌宁(蚌埠至南京)高速公路沫河口道口10公里。境内韩沫路、三王路、新信路、泗临路四条柏油路在全镇呈“浍南镇区域地图井”字状,纵横贯穿。全镇面积165平方公里,耕地13.2万亩。20个村,据当地政府网站资料[1]显示,该镇总人口5.5万人。概况 浍南镇境内韩沫路、三王路、新信路、泗临路四条浍南镇柏油路在全镇呈“井”字状,纵横贯穿。全镇面积165平方公里,耕地13.2万亩。20个村,5.5万人。浍南镇提出了“工业强镇,抓工促农”的发展目标。在发展思路上,坚持“工业面向外,农业重调整”;在发展的重点上,工业上着力抓好粮食加工、建材、化工等重点项目;农业上以无公害水稻、优质花生、水产养殖三个规模化生产养殖基地为亮点,全面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在发展的措施上,本着为老百姓谋福利的原则工作。全镇水稻作物面积达10万亩,是省财政重点扶持的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
镇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职能,真抓实干,加快发展,提出了“工业强镇,抓工促农”的发展目标。在发展思路上,坚持“工业面向外,农业重调整”。浍南镇是粮食生产基地,主要以水稻、小麦、花生为主,兼种大豆、玉米、西瓜等优质作物。历史文化 据县志记载: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刘邦追项羽驻浍南镇军于浍南镇皇墩庙,屯兵数十万,当地群众把当地盛产的大米献于汉军,此米晶莹剔透,宛如珍珠白玉,煮熟后更加亮丽,食后香甜爽口,粘而不腻,将士食后个个赞不绝口,刘邦更赞誉为“白玉”。登基后,仍念念不忘。令地方官员岁岁进贡此地生产的大米,由此该镇大米闻名于世。农业发展农业生产 浍南镇是粮食生产基地,主要以水稻、小麦、花生为主浍南镇农业,兼种大豆、玉米、西瓜等优质作物。全镇水稻作物面积达10万亩,是省财政重点扶持的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广大粮农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产量成倍增长。作为粮食资源丰富的浍南镇,为贯彻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产品的购销及加工转化势在必行。为此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全镇先后建起了“安徽省汉白玉贡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圣健米业有限责任公司”(重点招商项目)、“安徽省万民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为支柱的一批粮食深加工大中型企业。品牌有“汉白玉贡”、“圣健”、“皇墩”、“谷为天”等,产品远销广东、浙江、江苏、福建、上海、四川等地,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