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集乡:
简介 八集乡位于泗阳县城东北15公里,乡域面积42.5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3.5万亩,辖7个行政村,136个村八集乡民小组,5794户居民,总人口2.65万人。花生、雪菜是该乡的特色主导产业,目前,花生、雪菜种植面积已分别达12000亩、3000亩,“八集”牌花生为省著名商标。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0亿元,财政收入142.3万元,全社会5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940万元,列统企业增加值35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39元。特产金针菜 《泗阳县志》记载:“金针菜,一名黄花菜,又名安神菜、丁庄大菜。蒸半熟,曝干,销售 甚广。”丁庄金针菜大菜能有这样的名气,民间传说与神医华佗有关。三国时期,泗阳一带瘟疫流行,死人甚多。华佗行医到此,内心焦急,日夜为人治病,三日之内,挽救了千万人的性命。一日,华佗进入丁庄,忽然有人拦住去路,说曹操头痛复发,命华佗迅速赶回。不 从,曹兵以刀相逼。这天夜里,华佗辗转反侧,不能安眠,天快亮时,他刚刚迷迷糊糊睡 去,忽见一位仙人,手持一把金针,吩咐华佗如此如此,然后把金针向他怀里一扔扬长而 去。华佗猛然醒来,果然在贴胸处摸到一把金针。第二天,华佗含泪上路,向送行的人们 喊道:“各位父老兄弟,华佗对不起你们。今有一束金针,送与诸位,解救你们的灾难吧!” 说罢一扬,一束金光飞向四面八方。众人随金光望去,只见漫田遍野,到处长着叶绿花黄 的植物。人们愣了片刻,有人喊道:“这是金针菜啊!”于是采其花蕾,煮水喝下去,慢慢 止住了瘟疫。:黄花菜适应性强,植培管理简单,故有“懒种黄花勤种棉”的说法。但要黄花高产,还须 科学栽培。优种“大乌嘴”黄花就有很多优点,它分蘖快,栽后三四年即进入盛产期。其花莛粗壮,高达一米三,五个分杈较长。“小满”出莛,“芒种”盛蕾,“夏至”开始采收。 采收期约50天。花蕾大,长十二厘米,色泽黄绿,嘴尖而有较大的黑紫色斑块,故称“大 乌嘴”。其干制率和产量也优于一般品种。1910年,丁庄大菜曾参加南洋劝业会展销,极受欢迎。1987年,在江苏甲级黄花菜质量评比中,丁庄大菜以99.7的总分名列群芳之冠。花生 花生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品,而八集花生则以其质优、味佳,倍受人们青睐。八集小花生泗阳地处苏北黄淮冲积平原,属亚热带季风过渡性气候质,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适宜花生种植。八集乡土地大都属于砂质壤土,日夜温差多,生长出的花生壳薄,肉嫩,油量高,口感好。八集小花生是泗阳名特产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早在春秋时期,孔夫子由鲁赴吴讲学,路过今天八集这个地方,当地学子闻名挽留夫子讲授,学子们有的送干肉,有的送当地土产花生,孔夫子品尝花生后,连声赞道:“微乎此果,食可长生”,孔夫子走后,人们把他讲学的地方起名“学城”,建房立牌位,他夸赞的花生土产,取名“长生果”。
八集小花生,经过炒制,具有白、香、甜、脆的特点,包装美观,馈赠亲友,堪称上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地政府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扩大花生种植面积,改良花生品种,推行增肥、补钾工程,实行无公害管理,积极发展花生炒制的乡镇企业。1999年,“八集小花生”成了注册商标,产品畅销大江南北。车轮饼 相传三百多年前,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三次路过宿迁。一日,乾隆微服私访,途经洋河,看见此地一酒车轮饼馆,店门两侧写着“善做江北面点,巧烹江南佳肴”的对联,乾隆看到这副对联,十分怀疑,于是想出了一个主意想刁难一下掌柜的。与是乾隆在步走进店内,让小二把掌柜的叫出来,让他照着自已的马车的车轮做出一种糕店来。还要轮纹清晰,美味可口,外型美观。没想到,不一会儿,小二真的把一种外似车轮的小饼送来了。乾隆挟起一块左端右祥,金黄溜圆,非常美观,用嘴轻轻的一咬,酥甜香脆,非常可口,慢慢咀嚼,油而不腻,甜而不厌,满口生香,回味无穷。顿时龙颜大悦,即兴提笔御赐:“洋河有饼若车轮,香脆酥甜妙化神,莫道京华糕点好,品来不及此奇珍。”“洋河车轮饼由此得名,成为宫廷贡品,继而盛行于世,享誉古今。后人传承前人做法,流传于今。旅游梵音寺 远近闻名的梵音寺坐落在泗阳县城黄河故道南岸,占地约三亩,前面是苹果园,后有绿色林带,寺院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从人民南路右拐沿着佛源路向西不到二百米,便到了梵音寺。梵音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