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乡:
乡情概况 距县城26公里,全乡平均海拔850米,境域属丘陵山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千米以上的山峰有9座,大部分海拔420~920米,年均气温17℃左右,无霜期210~300天,年降雨量1382~2661毫米。山地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夏秋季气候凉爽,年平均气温16.83度,空气清新,水质纯净,无任何工业污染,是大田县典型的高山乡镇之一。行政区划 武陵乡乡政府设于武陵村,辖9个村委会:武陵、上岩、桃溪、红君、百束、大石、仕洋、茶山、岬坪。行政村辖区自然村情况:武陵(武陵、铜锣坪、半路洋、白庄墘、长圳)、上岩(上岩、牛坪仑、上许坑)、桃溪(桃溪、下岩、华山)、红君(君田仔、红柑边)、百束(百束洋、西墘、坑里洋)、大石(小坑、富安、大石、下洋、上洋、下尾、高洲、空林、下盂、美盂、田安、白水磜)、仕洋(仕洋、后洋)、茶山(茶山、岬头、草洋)、岬坪、(岬坪、下洋、崩磜、仕洋墓、下坑、崩坑)。自然资源 全乡有林地面积8.3万亩,耕地面积0.9万亩,主要溪流有桐溪、下岩溪,流域面积107.9平方公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5533千瓦。境内有连片400亩以上的草场5片,可开发利用面积9245亩,其中尖峰草地连片5906亩。乡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有煤、磁铁、高岭土、五彩玉等十多种矿藏。光荣历史 武陵是闽中革命老游击区。1929年8月20日,朱德率领工农红军出击闽中,途经武陵。1936年春,河北省立农学院党支部书记林鸿图回到家乡武陵,次年春吸收武陵小学校长林大蕃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武陵建立了大田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武陵小学支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武陵是中共闽中工委、闽西北特委的所在地,在革命战争年代,有林大蕃、林鸿图等43位烈士为革命英勇献身。经济发展 和平时期的武陵人民,继承了先辈的遗志,奋发有为创新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武陵乡党委、政府带领武陵人民围绕“调结构、增收入”这一主线,发展壮大了武陵反季节蔬菜产业、肉兔养殖业,“雪山”牌反季节蔬菜获得农业部颁发的“绿色食品”标志,成为畅销国内外的知名品牌,“武陵烤兔”成为远近闻名的桌上佳肴和馈赠佳品。因地制宜,开发和发展了高山优质茶基地,养殖业、煤矿、磁铁矿、高岭土、木材深加工等产业也初显生机。“发展老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绿色武陵”已成为乡党委、政府和武陵人民的共识,并为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bk-album-collection-box-961063{width:687px; height:228px; border:1px solid #C6E1F5; border-top:2px solid #268BD7; margin-bottom:30px; overflow:hidden;}
.bacb-head{height:28px; background-color:#F5FBFF; padding-left:10px; position:rel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