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镛镇:
气候 镇东南海拔155米,西北略高,九仙山主峰海拔1425米。金溪自南向北转东流贯全境,安福口溪、漠村溪、桃源溪、龙池溪注入金溪,沿岸分布大小冲积平原。全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镇所在地平均气温18.7℃,无霜期298天,平均年降水量1676毫米。自然资源 古镛镇自然资源多样。主要矿产有煤、铁、钨、石灰石、透闪石、石英石、花岗岩等20多个品种,其中石灰石储量达到4亿吨,煤1400万吨。全镇有耕地1 6893亩,林业用地177551亩,森林覆盖率75%, 林木蓄积量93091立方米,立竹量 17.98万根。新路、积善、桃村等村用材林蓄积量均在10万立方米以上。境内自然风光秀丽。古代有桃溪春涨、虹桥幕雨、五马晴岚、九仙霁雪、玉洞秋云、龙岫烟霞、龟山弦诵等景。镇东南天阶山石棱、玉华洞、宝华洞、南华洞和岩仔洞、梅花井,构成一个溶洞群风景区。九仙山、五马山、华山、龟山、狮子寨、古佛堂塔、观音庵、肖公洞、灵泉洞、灵泉、金泉、落星穴等处景观各有妙趣。人文 镇内景观丰富。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现存遗址11处。宋代,著名理学家、“闽学鼻祖”杨时诞生于镇西北之龙池。民国时期,教育界著名人士邱长康出生在这里。镇内还有黄伯固、刘琼等名人古墓葬。
古镛镇人民有光荣革命传统。民国20-30年,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境内大多数地区,镇公所所在地建立苏维埃政权。民国25年8月至民国26年7月,红军闽北游击纵队曾在九仙山开展游击斗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组织在这里坚持革命斗争,组织抗日宣传,迎接将乐解放。解放初,镇内开展剿匪反霸、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等运动,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经济 近年来,古镛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外部条件不断改善,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些问题得到逐步解决。在中央及省委省政府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指导下,全镇人民的发展热情高涨,依托丰富的矿藏、林业、建材、水利等自然资源和京福高速公路即将全面建成通车的良好亟机,为该镇的发展带来历史性的机遇,经济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以矿藏、林业、建材、水利开发为支柱,以商贸、交通、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为保证的经济发展格局。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23372万元,完成100%。其中农业总产值9272万元(古镛镇主要农业产业:烟叶、蔬菜、养猪、养羊、养鸽、养蜂及果业、食用菌、毛竹等产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4100万元,乡镇企业完成产值37650万元,财政预算内收入实现753.87万元,村财收入完成3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05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