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潭镇:
将乐县黄潭镇地理位置 黄潭镇电子地图黄潭镇位于将乐县县境南部,总面积293.4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黄潭村距县城40.3公里。县道南开线横穿境内。1995年10月,撤乡建镇。2005年,全镇辖14个村委会、87个村民小组,有3438户13792人。地理环境 全镇有耕地1.93万亩,其中水田1.89万亩;林业用地22.55万亩,其中有林地22.07万亩,森林覆盖率78.2%,林木蓄积量 116.13万立方米,立竹量245.4万根。泰村、里地、大言、将溪、谢地、大坪等村用材林蓄积量均在10万立方米以上;吴村、大言、将溪、大坪等村毛竹林面积均在3000亩以上。矿藏资源主要有大理石、花岗岩、辉绿岩、钨锡铜铋共生矿、瓷土等。九峰山主峰海拔1305米。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现存遗址3处。
黄潭镇位于将乐县西南,东临古镛镇,东南连南口、白莲镇,南接陇西山自然保护区,西抵万全乡,北与光明、余坊接壤,总面积293.4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地黄潭村距县城42公里.历史沿革 古代,境内金溪河段水深潭多,沿岸多黄石,由此取名”黄潭”.明清时期,设黄潭、子教、义丰、瑞龙等4都.民国23年(1934年),黄潭联保辖5保,将溪联保辖9保,均属第二区署.民国28年,改制民权乡,辖11保.民国30年5月,辖12保,改属第一区署.1950年3月,设黄潭、祖教乡,属第四区.1951年11月,增设泰村、吴村、里地、谢地、将溪、大言等6乡.1954年12月,增设大坪、渡头乡.1955年10月,属黄潭区.1958年10月,设黄潭、祖教、将溪、大言、泰村、谢地等6个大队,属红专公社.次年9月,改名黄潭公社,辖10个大队.1984年9月,改制黄潭乡.1990年,辖14个村民委员会、87个村民小组,有2378户、13410人,其中畲、回、苗、彝等少数民族人口8人.黄潭镇以企业为龙头带动农民创收地形气候 镇内地势西南略高,东北稍低,峰峦环抱,山多地少.九峰山主峰海拔1305米.金溪自西而入,横穿境内,东出南口乡.沿溪地势较平坦,为主要产粮区.将溪、坑塘溪、漠口溪、泰村溪等支流注入金溪.镇所在地年均气温18.5℃,无霜期296天,年均降水量1693.9毫米.自然资源 黄潭镇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有大理石、花岗岩、辉绿岩、钨锡铜铋共生矿、瓷土等.镇内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1万千瓦.全镇有耕地2.23万亩,其中水田2.19万亩.林业用地34.41万亩,其中有林地28.53万亩,森林覆盖率71.3%,林木蓄积量150.85万立方米,立竹量351.99万根.泰村、里地、大言、将溪、谢地、大坪等村用材林蓄积量均在10万立方米以上;吴村、大言、将溪、大坪等村毛竹林均在3000亩以上。全镇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1073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574万元[1]。湖北省天门市黄潭镇地理位置 黄潭,位于湖北省天门市境西部,镇政府位于天门河北岸。地处荷沙公路107—109公里外。东距竟陵7公里,西距渔薪9公里。现辖共34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分别为:西庙嘴、新华、小木桥、白龙、窑台、万场、鲁家店、敖堤、黄潭、丝网湾、杨泗潭、张台、阳台、向张家嘴、七屋岭、黄嘴、水府庙、徐马湾、陈垱、黄茅湖、徐南、姚垸、罗口、彭湾、复兴、八湾、马家直河、曾巷、新王、甘岭、前河台、危湖、曹湾、龙嘴;黄潭镇街道社区居民委员会。名称来源 黄潭原名黄土潭。此处地势低洼,旧名“流口垸”,在老上街处,有一出口水口,名“涝浦嘴”。由于长期流水冲涮,将出水口外的天门河中间冲成了一个大深潭,潭边均为黄土,所以人们称这个地方为“黄土潭”,解放后,简称“黄潭”。历史沿革 黄潭,清道光元年(1821)属下白湖村下四组(安和里)。请宣统三个属下白湖乡。民国三十五年属马北乡。在抗战期间设过联保处,新中国建立后的1949年,属徐黄区,1951年属第9区,1952年区机关住址由徐由徐迁至黄潭,改称黄潭区,1956年,属黄龙(黄潭)指导组,1958年为黄潭人民公社社址,1961年为黄潭区公所驻地,1975年为黄潭公社社址。1984年为黄潭区肥所驻址。1987年撤区建镇后,一直是黄潭镇人民政府机关所在地。行政管理 集镇包括一个村民委员会和一个街道居民委员会,共有1720户,3317人,其中城镇居民1561户,273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