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福建天气 > 三明天气 > 建宁天气 > 伊家乡天气
  • 白天
  • 10°C
  • 北风
  • 夜间
  • -4°C
  • 西风
  • 紫外线指数:少发,无明显降温,感冒机率较低。
  • 感冒指数:较冷,建议着厚外套加毛衣等服装。
  • 穿衣指数:适宜,天气较好,适合擦洗汽车。
  • 更多生活指数>>
福建三明建宁伊家乡未来一周天气预报(仅供参考)
  • 日期天气现象气温风向风力
  • 5月2日 星期五白天高温 10°C北风<3级夜间低温 -4°C西风<3级
  • 5月3日 星期六白天高温 11°C北风<3级夜间低温 -3°C东南风<3级
  • 5月4日 星期日白天高温 15°C北风<3级夜间低温 -1°C东南风<3级
  • 5月5日 星期一白天高温 18°C无持续风向<3级夜间低温 0°C无持续风向<3级
  • 5月6日 星期二白天晴转多云高温 20°C无持续风向<3级夜间晴转多云低温 6°C无持续风向<3级
  • 5月7日 星期三白天多云转晴高温 12°C无持续风向<3级夜间多云转晴低温 -5°C无持续风向<3级
  • 5月8日 星期四白天高温 11°C无持续风向<3级夜间低温 -3°C无持续风向<3级
福建三明建宁伊家乡今天生活指数
  • 紫外线指数少发,无明显降温,感冒机率较低。
  • 感冒指数较冷,建议着厚外套加毛衣等服装。
  • 穿衣指数适宜,天气较好,适合擦洗汽车。
  • 洗车指数强,涂擦SPF大于15、PA+防晒护肤品。
  • 运动指数少发,无明显降温,感冒机率较低。
  • 空气污染扩散指数较冷,建议着厚外套加毛衣等服装。
伊家乡: 区域概况  伊家乡地处县南部,距县城27公里。北界里心、溪口镇,南至宁化县安远乡,东与均口镇毗连,西接黄埠乡。全乡区域面积118平方公里。全乡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乡四周高山环抱,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丘陵与山地溪流交错,气候暖湿,地势南高北低,南面最高山峰马鞍山海拔994米。1972年9月12日,从均口公社地划出7个大队成立伊家公社,1984年改称伊家乡人民政府。2005年现辖8个行政村,98个村民小组,103个自然村,计3131户12362人。全乡土地总面积168034.5亩,其中耕地面积14799亩,林地面积140032.5亩。乡内有伊溪、澜溪、都溪、里沙溪,建有沙溪、罗坊、澜溪等发电站6座,发电总量10420千瓦/时。有跨50米以上桥梁7座。境内沙洲石门至澜溪汪家铺一带有优质瓷士资源,田螺寨有丰富的铀矿资源,陈家际有铅锌矿点,双坑有云母厂,笔架村有中华红大理石等矿产资源。境内有东风、严坑等水库,库容116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200亩。建大小水坝183处,山塘40处,建成旱涝保收面积7000多亩。农村经济   1996年,乡党委政府制定奔小康计划,实行田里种粮、烟、莲,山上抓竹、果、林,庭院发展养殖、作坊、食用菌,农业结构日趋合理。至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14897亩,粮食总产量7449吨;烤烟1900亩,莲子2900亩,竹山21300亩,果树9760亩,茶叶594亩,林地13.34万亩。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05元,是1988年的 4.6倍,农业总产值4642万元,是1988年的5倍。全乡有林业用地13.8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53.73万立方米,毛竹2.13万亩,森林覆盖率77.4%。1999年9月开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至2002年12月结束,生态公益林3.01万亩,商品林10.41万亩。工业企业   1984年社改乡后就有企业队伍,有从业人员10人,主要经营农器械维修、电工、锯板、加工、车木等业务。1986年省政府扶贫伊家乡,大力发展乡办企业,办有养兔场、建材厂、锤子柄厂、竹器加工厂、切片厂等企业,1987年乡镇企业总产值仅81.2万元。90年代以后,乡内先后有瓷砖厂、林化产品厂,炭粉厂、擦鞋器厂,小料加工厂、茶叶加工厂、香芯厂、豆腐乳、辣椒浆加工等乡办企业。2003年办起竹花枝条厂、炭粉厂。至2005年,伊家有个私香蕊厂、炭灰厂、电机榨油厂、粉碎辗米厂、表水笋罐头厂等企业10余家。2005年全乡工业总产值达12100万元,是1988年的148倍。全乡企业从业人员1345人,工业从业128人,税金166万元。建筑业从业人员120人,交通运输102人,批发零售贸易从业人员249人,外出乡、村从业人员2661人,其它从业人员380人。教育卫生  2005年,全乡普通中学1所,在校中学生466人,中学教职工35人;小学8所,教学点3个,在校小学生856人,小学教职工92人。建乡以来,全乡考入县一中342人,考上本科139人、大专199人、中专198人,获博士4人,硕士7人。伊家籍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达400多人,其中有任团处级干部2人,正营级4人,正科级8人,副科级27人,荣获生物科学技术职称37人,其中副高1人,荣立一等功1人,立三等功14人16次。有伊家乡东风村籍的省政协委员、县政协副主席黄思兴,投资1200万元创办福建省闽江源绿田实业有限公司。1993—2004年,共投资104万元,陈家小学、伊家中心小学扩建教学楼5幢,重建卫生院门诊暨病房1幢,占地面积330平方米。1985—2004年培养出初三毕业生2212名,考上各类中专198名,考上县一中342名。有大学本科生139名,大专学历199人,中专学历198人。有博士生4名,硕士生7名。1989年澜溪村德星桥吴家村吴有昌为全省文科状元。2005年卫生院有医务人员10名,卫生技术人员12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医师1人,护师 2人,护士2人,检验师1人,助产士1人,公卫医士1人,药剂师1人,放射医生1人。医疗设备有200毫安X光机、半自动生化仪器1套、双导联心电图机1台、彩色B超机1台、牙科治疗机。设有病床14张,年门诊12000人次。8个村医疗所配有18名村医。社会事业   六十年代以前伊家境内无一条公路,货物进出主要靠肩挑、水运,至1979年三伊公路开通,全长13公里,至1980年各行政村基本通简易公路。90年代后,政府先后投资2539万元,主要修建桥梁3座、完成乡村简易公路11条40.3公里的整修和伊家至三滩公路13.98公里硬化工程。架设电线23公里,新建卫星地面接收站,完成与县电网照明供电的并网工程,重建澜溪永安大桥和续修德星桥石拱大桥。1988—1995年,共投资812.9万元,主要修建安装乡所在地及东风天井坪自来水,开机耕道,灌浆续修严坑水库,修防洪堤5处,修圳66条,修建7个村中心点饮水工程和两个水库病改工程。2005年全乡有大小水坝183处,水渠192条,全长147.1公里。人民生活  全乡有货车7辆,中巴客车5辆,小车12辆,拖拉机43辆,摩托车2365辆,轻骑1212辆。2005年有柴(汽)油机26台,收割机1台。电话1960年各大队部通手摆式电话。1985年乡机关通号码电话,1995年通程控电话,2000年普及村户,至2005年,全乡安装程控电话1680门,IC电话11门。1982年乡村百姓始购黑白电视,1996年各村普及有线电视,2004年6月乡级扩频道35个台。农民家庭每百户平均拥有摩托车76辆、电视机97台、电话机52门。2005年全乡各项存款总数为1580万元,是1988年的13倍。集镇建设   1984年,首次设计集镇建设规划,把老新街至花桥头、堪头段至梦科荷家丘规划为集镇建设点。1991年,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出资建农贸市场1个,面积1946.7平方米。1992年9月将伊家湾圩改为新街圩,集日为“四、九”日。1993—2005年,共投资889.2万元,铺设新街至水利站水泥路面700米,宽6米,兴建新街农贸市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兴建老年人综合健身活动场所,占地642平方米,铺设乡集镇所在地下排水管364米。2002年“6·16”特大洪灾,征地计33.10亩,安置灾民34户。1988—2005年,全乡共有21个新村建设点,建新房1655户,12.9万平方米,户均83.7平方米。百户以上新点一个,50户以上新村点二个。1988年,农村平均每户住房88.4平方米。80年代,新建住房大部分是木质结构,90年代后,主要为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至2005年,农村户均住房110平方米左右,比1988年增加22平方米。土特产品   伊家乡土特产较为丰富,盛产红菇,尤其是澜溪村大苏坑等地所产红菇最为优质,远销东南亚各国。还有油茶面积0.9万亩,年出产茶油2000公斤;薰鱼干闻名省内外;笔架、隘上2个著名鲤鱼苗孵化专业村,生物学家黄震教授考察后对适于浅水养殖的鲤鱼变种——田鲤(建鲤),以老农民、人民代表柯有柏的名字命名为“柯有柏鲤”,可年产3000多万尾[1]。#bk-album-collection-box-2698033{width:687px; height:228px; border:1px solid #C6E1F5; border-top:2px solid #268BD7; margin-bottom:30px; overflow:hidden;} .bacb-head{height:28px; background-color:#F5FBFF; padding-left:10px; position:relative;}
伊家乡天气新闻
伊家乡周边地区天气预报
伊家乡景点天气预报
精选问答
春节祝福语
伊家乡生活信息
  • 伊家乡邮编查询
  • 伊家乡企业黄页
  • 伊家乡邮编查询
  • 伊家乡火车时刻表
  • 伊家乡汽车时刻表
  • 伊家乡公交查询
伊家乡一周_10天_15天天气预报 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2010-2016 天气网(TianQiWang.org)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