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卿乡:
历史沿革 尚卿乡全貌尚卿,古称上坑,明朝万历年间(1577~1619年)因当地廖姓与本县官桥镇上苑廖姓联修族谱,取两地共有的“上”字谐音为“尚”字,并把“坑”字雅化为“卿”字,遂名尚卿。尚卿作为一个地方建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行政区域隶属曾数度变化。唐时,属小溪场,宋时属金田乡龙兴里,明、清时分属兴一里、兴二里,民国时曾属兴善区、第二区、第一区,至民国34年(1945年)10月为尚卿乡。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清溪区、第三区、第五区,1952年7月为第十区,后为尚卿区;1956年6月分属湖头、蓬莱、西坪区;1958年10月人民公社成立时,分属湖头、蓬莱、西坪人民公社;1961年8月改设区,分属湖头、蓬莱、西坪区;1965年4月成立尚卿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为乡建制。全乡现辖18个村(场),260个村民小组,104个自然村,8810户,39649人。自然地理地形 尚卿乡属安溪中部低山与丘陵相间地带,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如阶梯状。东北部山岭逶迤成天然屏障,境内群峰叠翠,四季常青。山中雾海流光溢彩,林木葱翠欲滴。共有大小山峰27座,其中海拔超千米的有4座,最高峰为青洋五阆山,海拔1256.7米。属五阆山脉的接天山(又名鸡髻崎山),高耸入云,风光可揽。清末著名教育家、诗人戴希朱(南安人,光绪间入直中书、诰受奉政大夫)曾经登临此山并作七绝《登接天山》,诗云:谁是山高可接天?此间霄汉宛相连。我来欲向苍穹问,何日乾坤获转旋。佛教圣地玉宝殿与风光旖旎的笔架山遥相呼应,殿貌修建一新,晨钟暮鼓,香火鼎盛,亲临此地,目睹此景,胜似世外桃源,别有一番情趣。水系 尚卿乡山青水亦秀,境内溪流密布,小溪、山涧星罗棋布,乡区东、西两溪宛如两条玉带镶嵌其上,自蓝田百丈祭下泻的南溪贯穿中腹,流经翰苑、翰卿与灶美、徐州两溪汇合,形成壮观的“三水汇”,自西向东,穿云吐绿喷香,越谷吟诗咏歌,千回百转泻入蓝溪。沿溪一带地势平坦,两岸树木、竹林郁郁葱葱,风光秀丽,如诗如画。行政 尚卿乡自然地貌形成两个生态条件差异较大的区域,并因此有上半乡与下半乡之分。上半乡为科洋、科名、科山、黄岭、银坑、青洋、中山、中兴、后福、园德等10个村。下半乡有翰卿、新楼、翰苑、灶美、灶坑、福林、尤俊、徐州等8个村(场)。其中,人口逾3000人以上的村有5个,即科名、科洋、中山、翰卿、新楼。气候 尚卿乡属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温宜人。年平均气温19℃左右,平均年降水1700毫米,全年无霜期320天,气候宜人,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对农作物生长极为有利,是农业生产较为发达的地区。经济状况农业 农业是尚卿乡的传统经济。全乡耕地总面积18036.1亩,其中水田17308.1亩,旱地728亩,农作物一年三熟,以水稻、甘薯为主,马铃薯、杂粮次之。林业 尚卿青山绿水,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山地面积12.82万亩(林地12.3万亩),其中用材林7.662万亩,防护林3.508万亩,经济林1.13万亩。1971年建立的乡办徐州林场已发展成为用材林基地,经营山林面积1.54万亩,中近熟林8000多亩,蓄积量2.5万立方米。1989年,该乡与省、市、县林业部门四级联合投资164.85万元,营造国外松1.5万亩,现已开始采脂投产。全乡现有活木总蓄积量7.5万立方米,年采伐量可达200立方米,主要经济林年产量253吨。茶果业 茶果是尚卿乡的重要经济作物,四季茶果飘香,村村绿肥红瘦。全乡现有茶园面积5046亩,茶树品种以本山、铁观音为主,还有少量毛蟹、黄旦、奇兰等,年茶叶产量398吨。果园4017亩,年产水果861吨。近年来,安台农业合作取得重大突破。现有台商独资承包开发的福林农场及安溪倍菘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两个安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开发山地2016亩,投资500多万元,开垦茶果园1200亩,栽培铁观音和台湾名优茶果品种,形成了种、养、加工于一体的观光旅游农业雏型,辐射和推动当地农业品种改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2004年度农业总产值增幅名列全县第二名.矿业 尚卿矿产资源丰富,冶炼历史悠久。据《安溪县志》载,青洋在北宋就是冶铁的官窑。现拥有石灰石、锰、石墨、煤、铅、锌、铁、稀土等矿产。据地质部门勘探,青洋村石灰石贮量625万吨,铁锰矿地质储量100万吨,铁矿50万吨。该村现有矿业公司、选矿厂、石墨厂、锰矿厂各1个,石灰矿4个,其中尚卿矿业有限公司2004年度纳税505万元,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纳税大户。新加坡客商李荣铎先生于2003年投资75万美元,在原青洋水泥厂的基础上重新创办“安溪青龙山水泥有限公司”,年产量12万吨。尚卿乡优质矿泉水和高岭土资源丰富,开发前景看好。该乡开发生产的“甲天下”矿泉水甘甜可口,令人称道。早在明代,尚卿乡就有烧瓷的技术,产品远销东南亚。2002年3月在尤俊村“窑内湾”发现的明代“蛋式”瓷窑,为研究安溪古代陶瓷业和泉州海丝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水电业 北高南低阶梯状的地形使尚卿乡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据勘查,全乡可供开发的水电达2.5万千瓦。现有13个小型水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1.52万千瓦,年发电量达7425万千瓦/小时。2002年7月,由原乡办企业尚卿三级水电站、下窑水电站、内窑水电站实行债转股增资扩股联营,组建尚卿发电有限公司,装机容量5250千瓦,资产总额为2500万元。尚卿供电所现管辖10KV高压线路120公里,电力供应区域为本乡及西坪、蓝田、湖上、虎邱、长坑6个乡镇,电力供应200多家企业,用电户达5万多户。装机8000千瓦的泉州市第二家外资独资水电企业——安溪新泉水电有限公司翰苑电厂位于尚卿境内。此外,全乡现有各类水库、山塘14座,其中下里水库总库容138万M2,总库容139万M3的县管小(一)型水库、火烧桥水库位于该乡科山村。特色产业 2002年7月,安溪县被国家农业部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予“中国藤铁工艺之乡”,尚卿乡则是安溪藤铁工艺业的发源地。在尚卿,藤铁工艺遍地开花,全乡18个村有17个村73%的全半劳力从事竹、藤、铁编造加工,加工厂120多家,形成遍布各村的加工网络,从业人数近万人,是名闻遐迩的藤铁工艺之乡,是安溪县藤铁工艺品出口创汇的主要生产基地,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引领八闽藤铁工艺业30余年,誉满中外,名驰五洲。
提起尚卿乃至安溪的藤铁工艺业,人们自然想起创始人陈清河先生。1972年,毕业于厦门鹭江工艺美术学校的尚卿乡中山村知识青年陈清河,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回乡创办起全省第一家竹编工艺厂。他根据国际市场工艺品崇尚自然的消费倾向,引导群众利用本地生产的竹子、山藤、芒心等原料,别具匠心地加工成狙犷大方,山野田园气息浓厚,具有返朴归真特点的手工艺品,提高了产品价值,成为不同凡响的出口创汇产品。在他的带领下,许多农民和闲余劳动力成了工艺厂的技术工人,他们掌握了编造工艺技术,开拓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在生产工艺上不断创新,产品赢得外商的青睐,畅销世界各地。陈清河设计生产的工艺品被选为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时赠送给外国元首的礼品,荣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