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夹镇:
一、福建永春县仙夹镇基本情况 宋清时期隶属集庆乡安平里十二都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第五区,第八区,岵山区,1958年归岵山公社,1961年划出,成立仙夹公社,1984年改仙夹乡,2001年改设仙夹镇。全镇总面积31.8平方公里,人口1.5万,旅外侨胞2 万多人,是永春著名侨乡。现有耕地面积6864亩,人均0.64亩,山地31641亩,人均2.1亩,其中有林地29641亩,森林总蓄材量3320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7.3%。辖8个行政村,分别是夹际,东里,美寨,德田,龙水,龙美,山后,龙湖等村,共有89个村民小组,51个自然村落,3445户。
仙夹地势较高,属山间谷地,海拔在500-700米之间,气候凉爽湿润,气温比县城低2-4度。全镇群众从事农业、外出劳务、依靠侨亲资助劳力人口各占三分之一。全镇矿产资源品种少,现已发现德田村的紫砂土和磁土矿有待开采。全镇有8座小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200千瓦。二、侨乡文化 仙夹是永春著名侨乡,华侨历史源远流长,主要分布在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1个国家和地区,仙夹侨胞热爱祖国,关心家乡建设,为永春和仙夹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至现在全镇侨亲捐资建设家乡公益事业达3000多万元,侨亲捐资建设家乡公益事业的项目有:县仓满幼儿园、永春医院院房及医疗设备、永春交通桥、永春体育运动场、仙夹中学、夹际中学、夹际卫生院、仙夹卫生院门诊楼、岵夹11公里水泥路,还有各通村水泥路、环村水泥路、小学等。在侨亲的支持下,仙夹建有两所中学、两个卫生院,于1998年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成为全县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乡镇之一。同时,实现了村村通程控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并建有两个移动电话机站,移动网覆盖全镇大部分村落。三、经济状况 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00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900万元,工业产值31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600万元,粮食总产量4100吨,水果总产量3240吨,芦柑总产量296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镇财政总收入392万元。农业方面主要以种植粮食及柑桔为主,在东里建有百亩反季节蔬菜基地、万亩食用菌基地,在龙湖、龙美、龙水等村种有大量毛竹。工业方面有仿古厂、根雕厂、腾安净菜厂、腾安衬膜厂、腾安卫生巾厂、建筑工程公司、煤矿、电站、华盛饮料厂等。四、特色产品 漆篮是仙夹也是永春的传统产品。明正德年间(1506-1522),龙水的油漆匠开始生产漆篮,发展到后来,漆篮品种、类型达到100多种,制作漆篮需经过制坯、水煮、上桐油、裱布、涂漆等30多道工序,所生产的漆篮高雅古朴、端庄大方,而且耐酸、耐碱、耐用。清乾隆年间(1736-1795),龙水郭孝养等人开始外出编制竹篮,其族人郭永盛等100多人,分别在县城、五里街、泉州、晋江、安溪等地设铺营业,1801年,永春漆篮开始远销南洋各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