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
地理特征地形地貌 彰武县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地势北高南低,东西丘陵,北部沙荒,中、南部为平原。大体是“三丘、三沙、四平洼”。海拔最高(西北部)为313.1米,最低(南部)为57.6米。气候 彰武县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春季多风,全年主导风向西南风。全年平均气温7.2℃,最高温度37.4℃,最低温度为-30.4℃。平均无霜期156天。全年最大降雨量744.1彰武县自然风光毫米,最小降雨量329.4毫米,年均降水量510毫米,降雨多集中在7-8月。平均相对湿度61%,最大相对湿度78%,最小相对湿度48%。平均冻土深度1.11米,最大冻土深度1.48米,最小冻土深度0.68米。水文 境内有柳河、绕阳河,养息牧河、秀水河四条河流。支流≥110平方公里的河流19条。柳河发源于内蒙古,从西北入境,流向东南,县内河长61.4公里,年均径流量为0.547亿立方米;绕阳河为南阜新县界河,县内河长72.93公里,年均径流量0.487亿立方米;养息牧河流发源于本县,由四个支流河汇集而成,年均径流量为0.955亿立方米;秀水河从内蒙古经四合城、大四家子乡流入法库县。年均径流量为0.16亿立方米。地下水位2米以下。
全县河流地表水径流量为2.21亿立方米。过境水为3.98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柳河,可利用地上水资源有1.1亿立方米。现工程拦蓄总库容8700万立方米。自然资源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储量巨大。有硅砂、珍珠岩、膨润土、沸石、陶瓷粘土、砖瓦用粘土、高岭石、萤石、石灰石、草炭、煤、矿泉水、金、银、石油、玛瑙、建筑石料等18种,已探明贮量的矿产资源有:黄金贮量2500公斤,硅砂贮量1亿吨,草炭贮量2200万立方米,陶土贮量1000万吨,珍珠岩贮量1500万吨,膨润土贮量彰武县680万吨,沸石贮量890万吨,矿泉水日流量2000吨,石灰石贮量250万吨;萤石贮量500万吨。全县有采矿企业48家,其中石料开采企业20家,硅砂开采企业10家,砖瓦粘土生产企业7家,沸石开采企业4家,陶瓷粘土、石灰石、膨润土、珍珠岩、草炭、萤石、黄金开采企业各1家。风能资源 风能资源可利用程度极高。经省气象科研所等权威机构试验论证,认定彰武境内全年平均风速为3.8米/秒,最大风速达38米/秒,极具开发利用价值。该县的后新秋镇、章古台镇、阿尔乡镇、四堡子乡、满堂红乡等乡镇已建设测风点,沈阳金山公司已在我县完成二期工程建设,辽宁能源投资公司和华能公司也已与我县签定风电开发建设协议。水资源 水资源丰富。全县水资源总量7.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总量2.1亿立方米(工程调控可利用量为1.31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5.8亿立方米,可开采量3.9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5.21亿立方米,目前已开发2.17亿立方米,占可用水量的41.7%,其中地下水1.42 亿立方米,地上水0.75亿立方米。境内有柳河、绕阳河、养息牧河、秀水河四大水系,有闹德海、大清沟等中小型水库105座,水域占地29.5万亩,其中河流、水库水面13.1万亩。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丰富。全县土地面积545万亩,人均占有土地13亩;全县耕地共173万亩,人均占有耕地4.14亩,其中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5.15亩。地名由来 清顺治二年、即1645年,皇家养息牧场的设立,书写了彰武近360年创业文化的开端;光绪二十八年、即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县,以地处柳条边栅彰武台门之北,故取名彰武县。“彰武”含有彰武县农业[1]表彰武功之意。历史沿革 彰武历史悠久。1983年挖掘的“平安堡遗址”,被考古学家鉴定为新石器至商周时期的遗址,是高台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证明在远古时期这里就有先民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