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
华安水力发电厂综述 福建省华安水力发电厂位于九龙江北溪中游华安县城关至新圩河段,是一座闸坝挡水华安水力发电厂、渠道隧洞混合引水、径流开发的中型水力发电厂。拦河闸坝筑于县城新街西南角,共19孔,全长194.4米,水库库容560万立方米,正常挡水位94米高程,控制流域面积688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09立方米/秒。引水系统依山穿洞,包括明渠、暗涵、渡槽、隧洞,计8.92公里,引用流量160立方米/秒,前池两侧溢流堰顶高程86米。发电厂房建于九龙江畔红旗山麓,尾水正常水位29.8米高程,设计水头47.12米,装机容量4×15000千瓦,平均年发电量3.6亿千瓦时,90%保证出力2.08万千瓦。于1971年10月1日动工兴建,1979年10月1日,1、2号机组正式投产。次年4月,工程全面竣工,4台机组全部发电,电能以110千伏双回路送往漳州并入福建省电网运行,担负基荷和调峰任务。截至1994年底,累计发电54.18亿千瓦时,以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工业总产值4.28亿元,连续安全生产纪录达1098天。1987年4月,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1988年跨入省级先进企业行列,1994年获得省电力工业局授予的“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企业”称号。建设历史建设概述 1969年,龙溪专区革命委员会计划建设华安水电站。1970年初组织原专署水电局、九龙江规划队、疏浚工程处测量队的技术人员进行初勘和规划设计;7月成立华安新圩水电站筹建处,着手筹建工作;年底省革命委员会决定该工程为省重点建设项目,改由省投资筹建,并派省水电建设大队(今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会同进行工程勘测设计。1971年1月,成立龙溪地区华安水电站工程指挥部,组织6000多个劳力,修建拦河坝、压力隧洞、厂房和一些附属建筑物。
1973年,调省第五建筑公司第三施工队、交通部四航局四处一队、省水利水电工程局一工处和闽江水力发电工程局华安工程处负责主体工程的施工,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安装主要由省水力发电安装公司第二安装队承担。参加附属工程建设的还有福州军区工程兵32114部队,南昌铁路局漳平第二工程段、郭坑工务段,龙溪地区水电安装队等。地区各县(市)及晋江、南安、莆田、福清、古田等县的民工团(队)参加施工。施工过程中,多次对原设计进行修改。工程于1979年8月29日全线通水;水电站1号和2号机组于9月13日和16日竣工试运行,10月1日并入闽西南电网。1980年2月3号机组投产。4月4日,4号机组并入运行,工程全面竣工。同年5月由省基本建设委员会组成华安水电站工程验收委员会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确认具备全面交付生产使用的条件,决定交付华安水电厂生产。勘测设计 华安城关位于九龙江北溪中游,控制流域面积6880平方公里,占北溪总流域面积9640平方公里的71.5%,流域内植被良好,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551毫米,径流量67.51亿立方米,平均流量209立方米/秒。城关至新圩红旗山(岭兜)22公里河段,坡陡流急,落差53.8米,平均比降2.4‰,且形成一个天然大弯道,水力资源集中,交通便利,开发条件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