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内蒙古天气 > 巴彦淖尔天气 > 乌中旗天气
  • 白天
  • 33°C
  • 西南风
  • 夜间
  • 18°C
  • 西南风
  • 紫外线指数:少发,感冒机率较低,避免长期处于空调屋中。
  • 感冒指数:炎热,建议穿短衫、短裤等清凉夏季服装。
  • 穿衣指数:较不宜,风力较大,洗车后会蒙上灰尘。
  • 更多生活指数>>
内蒙古巴彦淖尔乌中旗未来一周天气预报(仅供参考)
  • 日期天气现象气温风向风力
  • 6月10日 星期一白天高温 33°C西南风4-5级夜间低温 18°C西南风4-5级
  • 6月11日 星期二白天高温 32°C西北风3-4级夜间低温 18°C西北风3-4级
  • 6月12日 星期三白天晴转多云高温 34°C西风4-5级夜间晴转多云低温 17°C西风4-5级
  • 6月13日 星期四白天高温 29°C北风4-5级夜间低温 14°C北风4-5级
  • 6月14日 星期五白天晴转多云高温 28°C东北风3-4级夜间晴转多云低温 14°C东北风3-4级
  • 6月15日 星期六白天高温 28°C北风3-4级夜间低温 20°C北风3-4级
  • 6月16日 星期日白天高温 33°C东北风3-4级夜间低温 17°C东北风3-4级
内蒙古巴彦淖尔乌中旗今天生活指数
  • 紫外线指数少发,感冒机率较低,避免长期处于空调屋中。
  • 感冒指数炎热,建议穿短衫、短裤等清凉夏季服装。
  • 穿衣指数较不宜,风力较大,洗车后会蒙上灰尘。
  • 洗车指数很强,涂擦SPF20以上,PA++护肤品,避强光。
  • 运动指数少发,感冒机率较低,避免长期处于空调屋中。
  • 空气污染扩散指数炎热,建议穿短衫、短裤等清凉夏季服装。
乌中旗: 基本情况  回首过去的征程和岁月,乌拉特中旗人无愧逝去的千年。 雄关漫漫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踏着世纪之交的钟声,我们跨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入世在即、西部大开发、积极财政政策为我旗插上腾飞的翅膀;知识经济、网上浪潮,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打开草原久闭的视窗,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发展的空间十分广阔。建设乌拉特中旗文明、美好、富裕的明天,全旗人民充满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位置面积] 乌拉特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处东经107°16ˊ-109°42ˊ,北纬41°07ˊ-42°28ˊ。北与蒙古国交界,有国界线184公里。东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固阳县为邻,南与乌拉特前旗、五原县、临河市、杭锦后旗相依,西连乌拉特后旗。历史沿革  乌拉特中旗境内发现旧石器时代石器制造场遗址,还有闻名于世起于新石器时代的阴山岩画,这些文化遗存证实,早在古老的几十万年、几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劳动、生息和繁衍。   史载,乌拉特中旗是匈奴发祥地域。春秋战国为匈奴牧地,至赵武灵王筑长城于阴山下,阴山南为赵九原地。秦属九原郡及北假之地,阴山北仍为匈奴牧地。汉属五原、朔方两郡各一地。三国至晋,为南匈奴牧地。五胡十六国先后为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赫连夏属地,北境为拓跋鲜卑所踞。南北朝属沃野、怀朔镇各一地。隋唐属丰州,北境为突厥所踞;唐景龙二年(708年)属中、西受降城地。辽时东境属云内州西京道,西境属西夏地。金沿袭辽制。元属德宁路,隶砂井总管府。明初属东胜卫,隶山西布政司,未几皆入瓦剌蒙古部。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廷赐牧乌拉特部于乌拉山、河套北阴山前后;元太祖弟哈萨尔后裔率乌拉特部由呼伦贝尔草原西迁而来,分设乌拉特前、中、后旗,自此始有建置,后隶会盟的乌兰察布盟。民国初年隶属未变,抗战期间旗境东部沦陷敌手,至1945年日本投降,得以光复。1949年绥远"九一九"和平起义,全境随之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隶属乌兰察布盟。1952年10月15日,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合并,称乌拉特中后联合旗。1958年5月划归河套行政区,7月隶属巴彦淖尔盟。1970年划出西部8个公社、2个牧场另置潮格旗(今乌拉特后旗)。1981年9月,更名为乌拉特中旗,行政区域未变。旗府驻海流图。区划人口  2001年4月,根据巴盟行署《关于乌拉特中旗调整撤并部分苏木乡镇的批复》(巴署字[2001]28号文件),将呼勒斯太苏木、杭盖戈壁苏木合并为呼勒斯太苏木,石哈河乡、郜北乡、双盛美乡、楚鲁图乡合并为石哈河镇。截止2002年底,全旗辖5镇8苏木3乡,镇苏木乡下属村、嘎查120个(其中农区行政村55个,牧区嘎查65个),居民委员会22个,矿区管委会1个、自然村278个。2002年,乌拉特中旗总户数41067户、总人口138949人(含盟属牧场1个、种畜场1个),总户数比上年增加2252户,增长5.8%;总人口比上年减少570人,减少0.41%;总人口中,男71501人,女67448人,性别比106(女:100);农业人口103234人,比上年增加136人,增长0.13%;非农业人口35715人,比上年减少706人,减少1.94 %。城镇人口27635人,比上年减少816人,减少2.87%,占总人口19.9 %,比上年减少0.5 个百分点;乡村人口111314 人,比上年增加246人,增长0.22%,占总人口80.1 %,比上年增长0.5个百分点。年内出生1001人,出生率7.17‰;死亡443人,死亡率3.18‰,自增率3.99‰。民族构成  2002年,全旗总人口138949人,其中蒙古族25374人,占18.3%,比上年增长1.49 %;汉族112575人,占81%,比上年减少0.83 %;回族760人,占0.55 %,比上年增长0.66 %;满、藏、达斡尔、鄂温克、锡伯、壮、朝鲜、土、苗、彝等少数民族240人,占0.17%,比上年减少2.83%。地理概况  乌拉特中旗地处内蒙古高原西部,由阴山山脉东西走向的二狼山、乌梁素太山、查斯太山分割成南北不同的自然景观,依次为南部山前平原、中部山地、北部丘陵高原3种基本地貌,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和过渡变化,海拔为1020-1070米。山前平原区,属河套平原,介于狼山山地与乌加河古河道之间,呈东西长120公里,南北宽2-10公里的狭长地带,由山前洪积扇和河套冲积平原组成,其南缘与黄河沉积平原相接,整个地势西高东低,纵向南北高,中间低,海拔1020-1048米。中部山地由二狼山、乌梁素太山、查斯太山组成,东西走向,处于中国地台与蒙古地槽的分界线。山地分两部分,乌不浪口以西为中低山,一般海拔1609-1700米,最高峰1912.1米,山体南陡临河套平原,北坡较缓向高平原延展为丘陵及高平地。乌不浪口以东属低山,一般海拔1400-1600米,该段有东西向平行两支山体,南支查斯太山,北支哈太山,两山间分布海流图盆地及大面积缓坡丘陵。北部丘陵高原区,海拔1150-1350米,最高点索伦山海拔1393米,中低丘陵分布在中、东南部查斯太山与哈太山之间,海拔1400-1600米。境内有黄河、内陆河两大水系,大小河流(沟)57条、湖泊6个、中小型水库10余座。主要河流(沟)有东乌盖河、狼山口沟(河)、乌兰补隆河、韩乌拉河、海流图河、乌不浪口沟(河)、石哈河、莫楞河。土壤有6个土类、16个亚类、52个土属、217个土种,以棕钙土为主,占土壤总面积73.61%;栗钙土次之,占22.32%;其次为盐土、灌淤土、风沙土、草甸土,分别占2.12%、1.75%、0.45%、0.20%。山前平原以盐土、灌淤土为主,狼山山地东部、高平原南缘、海流图盆地东南部以栗钙土为主,高平原以棕钙土为主,山丘陵低洼地、湖盆地、河沟滩地分布一些草甸土、盐土,此外还有一些零星风沙土。植被地处半荒漠地带,以荒漠草原为主体,天然草场植被稀疏、低矮,以多年生小灌木及多年生丛生草为主。境内西、北部多为柠条、生猪毛藜,东部多为针茅、无芒隐子草、泠蒿。70年代以来,经引种、驯化、选育、培育出宜种植的优良籽草和饲料作物,有沙打旺、草木樨、苏丹草、玉米、谷子等品种。气候条件综述  乌拉特中旗深居大陆,远离海洋,地处高原,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具有高原寒暑剧变的特点,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区。表现为四季分明,夏季短促,春季干燥多风;秋季温和凉爽,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冬季漫长,持续5个月(11月-次年3月),冬春少雨雪,夏季雨量集中,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气温  年平均气温3.0-6.8℃,南部山前6.0-6.8℃,海流图为4.5℃,东部石哈河地区3℃,北部乌兰苏木3.7℃。南北气温相差3.8℃,东西气温相差0.6-1.5℃。全旗各地7月份最热,极端最高为38.7℃,平均气温为19.8-23.4℃,冬季极端最低-39.4℃降水  由于地形复杂,地域辽阔,各地区降水差异很大。全旗年平均降水量在115-250毫米,南部、东部偏多,北部、西部偏少。东部石哈河地区降水量最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37.5-250.6毫米,最少的是川井西部年平均降水量为115-140毫米。山前灌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56-189毫米,海流图地区为200.9毫米。日照  乌拉特中旗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098-325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71%-73%。阴山以南为3097.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73%;后山东南部山旱区日照时数为3130-321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71%-72%;北部牧区3215-325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71%-73%。全年各月日照变化以12月最少为207-216小时,5月份最多为311-330小时。作物生长季节(4-9月)光照时数达1732-1809小时,占全年的55%-56%。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气候过程和农作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源泉,农作物生长季节(4-9月)太阳辐射量为93.3-98.0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的63%-65%。海流图年辐射量合计151.08千卡/平方厘米,太阳总辐射与全国各地比较,小于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大于其它地区,不论在全国、全区来讲,光能资源是很丰富的。风  乌拉特中旗风能资源较丰富,在国内仅次于东南沿海及其岛屿,是内蒙古自治区风能最佳区和佳区。一年中平均≥8米/秒的时数,北部为2382小时,占全年的27.2%,中部为871小时,占全年的93%。乌拉特中旗历年平均大风(风速≥17.0米/秒,8级)日数为28-74天,最多的年份为60-129天,最少4-34天,春季大风日数为15-26天,占全年的35-53%。灾害  危害乌拉特中旗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冰雹、干热风、霜冻、大风、沙尘暴、白毛风、白灾、寒潮等矿产资源  乌拉特中旗以川井─桑根达来中生代拗陷南缘为界,隶属两个1级构造单元。 北为内蒙古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南为华北地台。固查公路乌拉特中旗段为界,以南为内蒙古深大断裂,北缘西段接受沉积的沉降带,以北为东西纬向隆起褶皱带。区内地质构造比较复杂,褶皱断裂都很发育,褶皱构造受到断裂破坏,尤其受到多次大规模岩浆岩活动影响,地层有些缺失,但因区内以山区为主,地层岩相出露较好,这些有利条件导致各种有益矿产资源的生成或赋存。
乌中旗今天天气预报 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2010-2016 天气网(TianQiWang.org)天气预报